王芳远得知甄申战败之后,便也不敢挑起战事,只能暗中派人给甄申送上钱财。只是甄申,最信任的将军战死沙场,而徐述唯一的儿子也在战争之中生死不明。
徐述最疼爱这个儿子,甄申都有意招他为自己的女婿,只是这孩子如今才十三岁,还没有到可以成婚的年龄,现在生死成谜,甄申觉得对不起徐述这些年来对自己的护卫之功。
王芳远面临南北两个强敌,国力衰败的情况,忧心忡忡,他找来大臣们商议对策,但是现如今的泰卢国,大臣经过几次大清洗,早已经学会明哲保身,因此面对王芳远的询问,鲜有说话的,毕竟有主意敢说话的,不依附于王天桂的被王天桂所杀,依附王天桂的被王芳远所灭,留下来的,王芳远问的问题确实远超过他们能力范围了。
泰卢国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后再看看王芳远,然后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但是没有一个真知灼见。为此,王芳远不得不扩大询问范围,终于一个人的回答让他满意了。
此人名叫刘英失,因为和王成桂的宠妾刘夫人同宗,因此王天桂时代一直不得重用,此时只是担任一个校书郎。他给王芳远上疏,陈述泰卢国面临的形式,提出几条建议,第一就是要与百罗国联盟,共同对抗鸿济国,第二就是交好郁久律突欲,因为只要郁久律突欲不配合郑兆,那么泰卢国就没有两线作战的顾虑,第三就是要将土地分给无地百姓进行屯田,充实军粮,第四则是选派将领训练军队,把守险要之地,多置战备,第五是裁撤不称职的官吏以节约开支,第六是约束地方豪族,防止他们兼并土地,以稳定耕农,第七是盐铁专卖,以加大收入。
王芳远看到这封奏疏之后,二话没说提拔刘英失为宰辅大臣,担任侍中。刘英失上台之后,原本动荡的泰卢国在刘英失的主持之下更加动荡,一大帮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人被以“不称职”的名义罢免了职务,而接替他们的是一大帮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人,多是像刘英失这样底层的官吏突然就越级提拔道高位。
郑兆一直关注着泰卢国的局势,但是当得知泰卢国新一批朝堂新贵的成员名单之时,郑兆居然没有一个是认识的,他甚至把金扬善找来,问他是不是在泰卢国的细作已经被暴露了,因为泰卢国新的宰辅大臣他以前都没听过。
不仅仅是文臣,武将方面也是如此,一大批军事将领因为是王天桂旧部而遭到撤职,提拔上来的人也基本和王天桂没有干系,这些人与郑兆也不熟,王芳远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郑兆策反,确实,这帮人一上任之后,真的让郑兆暂缓了攻打泰卢国的计划,因为他要先搜集情报。
不过在这一方面,郑兆的老朋友韩闰比他高明,因为韩闰和刘英失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出自于王成桂时期得势的世家大族。韩闰仔细分析了刘英失启用的官吏将领,发现这里面许多人都是当年王成桂身边亲信手底下的幕僚。
当年王天桂主政,清洗王成桂的旧部,这些旧部大多遭受屠戮,他们的幕僚也就只能分散各地,如今他们许多人就是登上了原来他们主子所处的位置,所以刘英失做的不是改革,而是复古,当然这也符合王芳远的想法,因为王芳远是把自己当成王成桂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