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孙招聚流离失散的人民,逃亡在外的人民回归故土恢复旧业,开垦已经荒芜的土地,朱光为自己有一个这样好的地方节度使而高兴,大大嘉奖了高季兴,授予他符节和斧钺。
当然高季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手下也有许多人才,他还有一个助手,梁辰。
在大雍末期,也就是虞晔在位的时候,尽管天下战乱纷扰,但是科举考试还是每次能够如期举行的。
而梁辰就是在虞晔当皇帝的时候进士及第,大魏代雍后,梁辰不愿为朱光效力,因为他看不起这个曾经的反贼,昔日的权臣,今日的皇帝。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他,内心对大雍的灭亡愤愤不平,因此他不接受大魏的官职,要回归家乡。
可是就在他途经江陵也就是荆州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孙听说了梁辰的大名,于是就强行把他留下,准备任命他为节度判官,帮他出谋划策,成为他的幕僚。
因高季孙曾经为奴,而且还做过朱光的干孙子,还有做荆南节度判官也还是要当大魏的官,因此梁辰并不愿意作他的下属,极力推辞。
但梁辰又怕惹来杀身之祸,毕竟高季孙外表礼贤下士,但是他现在已经被高季孙武装保护起来,好汉不吃眼前亏,于是梁辰对高季兴说:“辰素来不愿意当官,明公不以我是一个愚笨之人,一定想要我参与谋划大事,就让我以一届布衣的身份为明公谋划大事吧,何必一定要在幕府有一官半职!”这句话里面,第一部分根本是假话,如果梁辰不愿意为官,何必一级一级地参加科举考试,直到当进士呢?不过既然梁辰已经同意为高季孙谋划,高季兴也就同意他以一届布衣的身份来帮他。
当然高季孙招揽的人才不仅仅有梁辰,还有司空薫、王义等人同为高季孙的宾客,但梁辰不接受高季兴的官职,始终自称为前进士,自号荆台隐士,高季孙对他非常器重,作为自己的首席智囊,称他为前辈。荆南政权的所有军政要务和总体规划,大都是出于梁辰之手。
高季孙不仅仅要恢复民生,作为身处国防第一线的人,高季孙还有保境开疆的使命。
大魏开平元年,朱光代雍称帝,建立大魏,并任命高季孙为荆南节度使。不久,朱光下诏削武贞军节度使雷恭官爵,命高季孙与楚王张建锋出兵讨伐。高季孙命大将倪福与楚将秦晖攻打朗州。
高季孙看了看手下的人马,荆州一州之地,兵马不过万人,因此他一方面接受朱光的命令,一方面则是故意拖延出兵的时间,还有就是行军时候也不积极。
开平二年,楚军将领秦晖攻破朗州,雷恭投奔淮南。虽然高季孙出工不出力,但是好歹打了一个大胜仗,而且也
算为朱光在北边不利之后,夺回了一些面子,因此战后不久,朱光又加高季孙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级别的人。
当然这一场战争,得利的是楚王张建锋,此人是朱光提拔为亲王级别的割据势力,在这天下混战之中,也有他一番故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