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郑文(2 / 2)

玄衣纁裳 信德之路 1988 字 2020-11-18

这样的情况下,大丰国可以说人人都通武事,战时可以很快动员起一支大军。依靠这支部队,在虞茂贞与王佶开战的当年十一月,大丰军进逼儁州,蜀国边将安荣据守清溪关,他知道就自己那点人马,绝对不是大丰国大军的对手,就退到大渡河北岸,与大丰国军队隔水相射,要等待援军到来。

此时蜀国因为要全力对付北方,南方防务相对薄弱,和虞茂贞作战之时,又从南边抽调部队去北边,南方防务更是空虚。

郑文正是了解这一情况,为了更快进军,他秘密分派军队,越过雪岭之坡,占领沐源川,蜀国守军前去抗击,由于人数太少,结果自然是全军覆没。

十二月十四日,大丰国军队身穿蜀军的军装,假扮成败退下来的士兵,到江边弄来沿江百姓家中的船舶。渡河后,蜀军才发觉,但已经无济于事,只能后撤。大丰国便纵兵焚掠陵、荣二州之境。

又过数日,大丰国进逼嘉州,刺史杨心与监军张允带兵抵抗。郑文派军队以东西二军合力夹击之法合击蜀军,杀死蜀将颜庆,蜀军溃散。

几天后,大丰国攻陷嘉州城。蜀军将领们看形势危急,亲率部队列阵大渡水北岸,希望可以阻挡大丰国。

于是,郑文派清平官数人假称要与蜀国讲和,却暗派部队乘船筏争渡大渡水,蜀军早上一看,发现中计,结阵抗拒,集合集体的力量,防止不被消灭。就这样,与大丰军对峙一天。

随后,蜀军趁黑夜,夜袭南诏军营,弓弩乱发,趁大丰军惊乱,引军迅速撤离战场。可惜这样做已经没有多大的效果,只是军队可以撤退而已,大丰国军队不久后还是遂攻陷黎、雅二州。

大丰军队一到,蜀国老百姓逃藏山谷,一是因为躲避大丰国,一是因为蜀国败军军纪也不好,沿途抢掠,邛州军资储备尽落入这些乱兵之手。

大丰兵所到之处,如今基本已经是城池空荡,因为百姓不是已经被乱兵抢劫过了,就是百姓自己也往成都跑了,郑文大军一路之上通行无阻。

于是很快蜀国都城成都告急,而此时王佶并不在都城之中,而是在北方视察前线,郑文也注意到这一点,才觉得机不可失,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两下子不是王佶对手。

此时的王佶接到军报,也在着急往成都赶,并且将军,也是他的族侄王庆复奉诏率兵先行前来救援。

隔一年的正月,蜀国人民在惊慌担忧之中,纷纷逃入成都过年。当时成都并没有严密设防,城池也因为历次战乱,没有完全修复。一下涌入众多百姓,住房、吃水都发生困难。

年初五,大丰军已到眉州,王佶命在成都的太仆卿杜祥为宣谕通和使。

因为要接待蜀国使者,主要是因为听说杜祥这次带来许多黄金准备议和,因此郑文放慢进军速度,而成都守备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修葺。

六天后,郑文发现自己上当了,带兵长驱直入,直抵成都城下。此时王庆复带领先锋部队已经来到汉州。

然而此时,成都城里日益危急,已经有人暗中与大丰国勾结,准备焚烧东仓以为内应,幸好,被城中部队发觉被杀。

二月初一,大丰国的攻城武器运到前线,大丰国士兵架云梯开冲车,四面攻城,城上蜀国官兵投火沃油,烧死攻城的大丰国士兵。

二月初五,郑文见强攻不成,表现愿意退兵请和,初六派使者迎接通和使杜祥。

当时,王庆复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通和使杜祥遂告大丰国使节说:“按以往的规矩,议和应在定边进行,今大丰军从云南围攻成都,是有悖于我们皇帝的旨意的,况且朝廷所以约和,是为了不犯成都。如今矢石相交,怎么能谈和呢!”

郑文见对方使节不来,初八继续攻城。为加强支援成都,王佶下令凡是援蜀诸军,统归王庆复调遣,一定要按时抵达前线。十一日,王庆复就率兵进军新都城,十二日一战就大破大丰军,杀死二千余人。毕竟那是蜀军主力,刚刚经历过战争洗礼,和虞茂贞打过仗,异常精锐勇猛。

蜀地的老百姓数千人也手执割草刀、木棒协助官军,呼喊声震天动地。

十三日,郑文调来步骑数万增援。这时,王佶带着兵马也赶回成都附近,与诸军合兵会战,大丰国一下子招架不住了,死5000余人。

王佶一到,郑文慌了,因为皇帝到达前线,王佶最精锐的亲军如亲骑军、决云都、决胜都、威信都、破浪都等也就随他一起到达前线,那是王佶最勇猛善战,装备最精良的二万兵马。比王庆复率领的部队还要厉害。

大势已去,本着捞点儿是点儿的精神,郑文派使臣杨定与杜祥商定请和。杜祥说应先解围退军。可是使者回去后,大丰国军队围城如故,而且攻城尤多,大丰国诸将立矢石之间亲自参战。

但是王佶知道后,说:“那帮南蛮就要撤军了,他们攻势猛烈,只是为了撤军时,我们不去追击罢了。”

果然,因为在王佶亲自调派下,蜀地各路援军赶到前线。当晚,大丰国军开始真的后退,成都保卫战至此结束。

王佶回到都城之后,让王庆复带兵追击,收复各处失地,对于作乱的败军,王佶一个不留,全部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