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望看到禁军要抢劫,斥责道:“皇帝正在亲自督战,你们都是皇帝的宿卫之士,应当前去杀贼立功,而不是趁火打劫。”
众军士都表示愿意听命,跟着刘望前去助战。杨恭看到刘望带兵增援,自料难以继续对抗下去,于是带领全家出逃,直奔兴元。
杨恭到兴元后,纠集兵力,向朝廷开战,虞晔也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与之对抗。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杨恭的军队被凤翔节度使虞茂贞打败。最终,杨恭在逃亡的途中被捉,当即被斩首。
杨恭出逃后,虞顺节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因此他就被虞晔纳入了铲除的名单之中。
虞晔命令两军中尉铲除虞顺节。两军中尉以虞晔的名义诏虞顺节入宫,虞顺节带三百士兵来到宫门,宫门侍卫拦住随行军士,只让虞顺节一人进宫。
虞顺节一进宫,即被埋伏的士兵所杀。经过一系列斗争,虞晔初步掌握了中央的权力,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况,使宦官势力多年来第一次遭受重创。
但是在打击宦官势力的过程中,另一个令虞晔头痛的难题又出现了,这就是越来越庞大的地方藩镇势力。此时所谓的中央已经越来越小。
虞晔在位时,各地藩镇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全国范围之内陷入藩镇割据。
面对这种情况,虞晔认识到皇室微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支足够震慑诸侯的武装力量,所以藩镇才各自拥兵,目无天子。
僖宗时,中央禁军已经被黄腊彻底摧毁。因此,虞晔即位后不久,便招兵买马,扩充禁军,得十万之众。在禁军初建后,虞晔便开始了对藩镇的斗争。
在大雍文德十二月二十四日,昭宗任命宰相韦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亮、东川节度使顾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王佶为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讨伐蜀地的陈瑄。蜀地是关中的后方,直接威胁大雍首都长安城。
杨亮、顾朗因为各自有一方领地,所以抽不出很多兵力,而领兵的韦度是个文人,
不习武备,加上禁军虽然人数不少,却是新建的,缺乏训练,纯属乌合之众,不堪大战,所以大将王佶成了讨伐的主力军。
然而,王佶既然得到朝廷的封地和承认,也就不急着和陈瑄速战速决了,他一边扩充兵力,一边铲除蜀地各地的军阀豪强。经过几年的努力,除了成都,整个西川已经基本掌握在王佶的手中。
这时,虞晔因为和虞克用的战斗失利,被迫召回征西川的军队。可是,王佶却没有跟随韦度回长安,而是留在了西川,同时切断了和大雍王朝的联系,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在讨伐西川的同时,当时实力最强的河东节度使虞克用因为当年和朱光的恩怨,被朱光、虞匡威、叱云铎联军打败,这对虞晔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虞晔对虞克用一直没有好感。虞克用出身沙陀贵族,仅此一点就使深受传统儒家华夷之辩观念影响的虞晔对他怀有疑虑,而且虞克用带领的这支军队对雍朝也是功过参半。
虞克用曾经帮助雍朝消灭了黄腊起义军,为大雍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经兵临长安,逼迫僖宗再度流亡,虞晔自己也饱受颠沛之苦。但最重要的是,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几股藩镇势力中,李克用的沙陀军队最强大。虞克用兵多将广,势力庞大,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强藩之一。
虞晔要削弱强藩,首先就要将虞克用列入打击的对象。但是,当时的中央禁军不仅人数不多,也缺乏训练,况且一部分现在成了王佶的私人兵马,根本无法与虞克用相抗衡。历史又一次重演,现在虞晔也只能借助其他藩镇的力量对抗虞克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