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王元仁(2 / 2)

玄衣纁裳 信德之路 1107 字 2021-01-12

这其中,王元仁首先接纳的就是当年曾经当面劝诫虞昌勖的赵禾良。

赵禾良在虞嗣源即位的第一年就被虞嗣源任命为任三川制置使,负责监督巴蜀之地的犒军余钱运回京城,并监管巴蜀之地的征税。

王元仁知道他的事迹,觉得此人颇有才能,就倾心与之结交,上表虞嗣源,要求让赵禾良担任西川节度副使,西川政务相关的事情,事无大小,王元仁多与赵禾良商量决断。

一年以后,虞嗣源调赵禾良担任果州团练使,王元仁扣留了虞嗣源的任命书,并再次上表虞嗣源,说要让赵禾良担任西川节度副使,赵禾良对于王元仁几次三番推荐自己,很是感动,就真的留在成都心全意辅佐王元仁,成为了王元仁的心腹。

除了赵禾良,王元仁还招募道一个叫做毋日裔的幕僚。毋鈤裔少年时即博学多才,卓有见识,是晋地的一个书生。

王元仁投降大雍之后,得知了这人的才名,九极力想要此人来蜀地,于是王元仁也是主动给虞嗣源上表,请求让毋日裔担任自己幕府的掌书记,负责文书工作。因为毋日裔是晋人,虞嗣源觉得把他派去西川是一个好事情,也就同意了,毋日裔也就从此效力于王元仁的麾下。

毋日裔来到王元仁幕府之后不久,虞嗣源为了防止王元仁割据,派自己手下的亲信李业为西川监军,督察王元仁的行动。

消息传入蜀中,毋日裔与王元仁手下的将吏都请求王元仁不要接纳李业。

但王元仁另有所想,在准李业入境后,发现此人是虞嗣源的忠实大臣,是不能笼络的,于是就找个借口将他杀死。

由于毋日裔劝王元仁不要接纳李业之事,迎合了王元仁想要重建蜀国的想法。从此,王元仁对毋日裔非常器重,视为奇士,他也成为王元仁手下重要的文臣。

王元仁不仅仅招揽文臣,也去收纳武将,他手下一个叫赵壬隐的将军就是他葱虞嗣源那里要来的。

赵壬隐年轻时通晓兵法,崇尚义气,很早便在宣武军效力,事奉当时宣武军节度使朱光的侄子朱宏伦。

后来,朱宏伦到京城担任宿卫,却在一次击鞠比赛中意外堕马而死。朱光认为朱宏伦死于谋杀,对此严加追查。赵壬隐等一众十数人皆被押回汴州,因赵壬隐在此事件中并无过错,最后被朱温释放,随侍在其左右。

朱光称帝后,赵壬隐历经朱光、末帝朱宏贞两代皇帝,在魏晋两河对垒期间已官至邢州都监。他累立战功,但却遭到节度使刘霸的嫉妒。刘重诬称赵壬隐欲率所部军队投降晋王虞昌勖,将他押到汴州。朱宏贞虽知赵廷隐无罪,但又不愿违背边臣的请求,于是将赵壬隐贬到南阳,但没过多久便又将他官复原职。

赵壬隐后来又到王立章麾下任裨将,在王立章兵败身死时与张又杰等一起被虞嗣源所擒,成了虞昌勖手下的人。

王元仁觉得他是一个人才,九上表虞嗣源点名要赵壬隐出任西川的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而此时西川的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罕也是虞嗣源派去的人,王元仁让他和自己联名上表,虞嗣源就又一次答应了王元仁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