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工坊也被模仿,价钱要比顾欣怡的功夫便宜一些,味道也差许多,但也同样的有市场,顾欣怡不在意这个,她只要求底下人的做好自己的,质量一定要把关好,还一个季度加一种新口味的米线。
这也导致小镇一年的税收竟然比过了一个中等县城的税收收入,让朝廷的官员们都十分的震惊。
皇帝看了折子,哈哈大笑,若是大夏没一个县城都和这个小镇这般,国库也不会空虚了。
身边的太监立马笑着说:可不,最有趣的是,那陶县令与顾將两人将夏湾镇把控的十分严密,不允许任何一个商人偷税漏税,还有哪些有些钱的土地主们也都是分毫不差的上交了税收,就是、就是那村子里的税收特意剪了两成,有大臣已经上折子告陶大人了。
皇帝听了冷笑,告什么?还不是眼红眼热人家,我又不是那等昏君,我希望的是我子民都裹上富足的生活,若不是像陶锦侬那样的官实在太少了,不然,我都可以宣告那些人口多地少的百姓们不必交税了。
陶大人是真心为百姓们做事儿,收税都是重收那些商人、地主们的税,虽然,可能还不够完美,可世上哪有完美的事情呢。大太监是真心敬佩陶锦侬的,感想敢做。
皇帝点点头,道:皇后名下的那个学院,都没有朝皇后开口要过钱,顾家自己全部填进去了。
大太监说:顾家要得是皇上的名,要皇上给他们撑腰,自然不会跟皇后皇上要什么钱财的。
皇帝是很满意的,若是天下的官都是这般为百姓做事,为他皇家做事,少一些野心私心,他就能高枕无忧了,可就因为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的。
能出一个陶锦侬这样的官,是十分难得的了,他知道,像这样应该个陶锦侬升官的,可他有私心,他不放心其他的官到宣城,想了想,有而来主意。
第二日,皇帝就下旨命令工部、户部将京都到夏湾镇的路重新修建一条,京都到夏湾镇最快的一条路。
朝廷上很多大臣反对,结果,皇帝就让反对的那些大臣捐钱出来修建,然后又下旨让有地在五十亩以上的人都捐钱出来,拥有的财富越多的人捐的必须要多。
敢糊弄的,就收回一部分的田地作为官田,私田变管田,首先就拿淮西、淮江两个洲开刀,谁让这里的富人们在水灾之后圈了许多的地呢。
要是还要乱的人,立马被抓关起来财产交一半。
皇帝的手段越来越雷厉风行了,也似乎根本不怕被人说,至于劝谏的人,他直接一句,爱卿是不是做官做的太久了忘记了底下的百姓挣扎,要不,你回去重新感受一下底下百姓的挣扎生活如何?
最后谁都不敢说,只能大出血的跟着皇帝的吩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