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比这些大型战舰更早要完成的就是远程轰炸机以及空中部队的,建设,要知道飞机的生产时间是要比战舰短,非常多的,美国在转入战时体制之后,无论是轰炸机产量还是战斗机产量,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从太平洋战役开始,到伊利安岛战役结束,整个同盟国方面损失了超过1700架飞机,但是这仅仅是美国人一个月的产量而已。
而日本人同样损失了达到800架作战飞机,这些800架作战飞机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比较难以补充的,这基本上可以相当于日本两个月的产量。
而且要知道,日本人现在面临的不止是工厂生产的问题,面临的还是更多资源的问题,虽然日本军队控制了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石油产地。
但是美国军队在撤退的过程中,炸毁了大部分的油井,并且将在没有炸毁的油井当中放入了阻塞物,让日本军队无法利用这些资源。
日本军队在占领印度尼西亚的接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仅仅恢复了印度尼西亚石油供给量的不足6%。
这对于已经遭受了半年全面物资禁运的日本来说,是非常杯水车薪的。
根据日本陆军大本营和日本海军军令部的联合调查显示,日本现在储存的,燃油量可以支撑日本军队一直打到194年年底,但是在194年年底之后,日本军队将面临的将是石油供给的枯竭。
在石油供给枯竭之后,日本联合舰队的那些威力巨大的战舰,以及日本军队的坦克汽车都是无法发动的,到时候日本军队基本上就没有了抵抗同盟国军队进攻的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日本陆军大本营,希望能够尽快的结束战争,在最开始的时候,日本军队就没有寄希望于彻底的打垮英国和美国。
日本军队只是希望在东南亚太平洋地区占据巨大优势,然后在美国人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之下,和美国人进行和谈,逼迫美国人承认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权。
但问题在于,日本军队没能利用美国太平洋舰队遭遇毁灭性打击的这一有利时机,在东南亚地区占据绝对的优势。
甚至于现在美国人还可以通过太平洋共和国以及澳大利亚的领土,继续向日本占领的,地区发动攻击,而且在至关重要的伊利安岛作战当中,日本人也没能拿下莫尔兹比港。
除此之外,在中太平洋的几个群岛作战当中,美国人虽然丧失了大部分岛屿的控制权,但是依然保住了几个重要岛屿节点的控制权。
这使得美国人得以形成从最北部的阿拉斯加,经由中部的夏威夷,再延伸至南部的太平洋共和国,澳大利亚的一个,横贯整个太平洋的侦察作战体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