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光顾着用妖力滋养身体,别到时候,妖力强化过的身躯再修炼不了这门功法。
大总管越想越担心。
立刻把九黎半身功拿出来,按照入门方法,试着修习。
九黎半身功做为大蜀曾经的镇国武学,跟大总管所见所知的功法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这个名字就有意思。
半身功,为什么叫半身功呢,简单来说就是只需练半个身体就够了。
要知道武者修习功法,恨不得把全身所有窍穴全都打通,让一身真炁无所不至,把全身每一处都变成威力无穷的武器。
而九黎半身功这门功法却敢自称,练什么全身,我只练半个身子就够了。
这口气大不大?够不够嚣张。
如果真正了解这门功法牛逼之处,那么就不会有人说它口气大,只会连连点头,不大,真的一点都不大!
通常炼气功法,不论修士还是武者,都是分为三步走:开窍穴、凝炁种、通炁脉。
只有先开辟窍穴修士才能借助窍穴勾动天地灵气,术法才有威力。
武者开辟窍穴才能真炁外放,能攻能守。
并且有的战技,还需要在某些窍穴里存储真炁,发动战技时等于多了一个小的加速器,因此威力提升惊人。
所以窍穴是一切炼气功法的基础。
简单打个比方,窍穴是湖泊水库、炁脉是江河水道,炁种是水道管理者,开拓水道,掌控真炁流向。
大部份炼气之法,品阶越高,涉及的窍穴也越多。
大秦皇族绝学《雄霸天下》据说总计一千零二十四个窍穴。
甚至将脏腑、脑宫里的窍穴都包括进去。
而九黎半身功却满打满算三十六窍穴,仅从数量上看,根本就是三流功法,连二流的边都沾不上。
大总管前世也是高手,他不是不懂这些,仍旧心心念念修习这门功法自然有他的原因。
很简单,那就是这门功法,不论思路、修炼方法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旷古凌今,也称得上标新立异,独辟溪径,令人拍案叫绝。
而且最绝的是。
这门功法虽然只有三十六处窍穴,实际上根本没人修成三十六窍,基本上修成十窍以上就算是优秀,出手的威力已经强得让人瞠目结舌。
为何这样,就需要从这门功法修炼方法讲起。
九黎半身功入门,第一步就是每三天为一步,在三天内从三十六处窍穴里选一个进行开辟。
三天时间一过,不论开辟成功于否,都就此打住,再选另一处窍穴,开始下一个三天。
三十六个窍穴总计三十六步,一百零八天为限。
一百零八天内尽可能开辟更多的窍穴,日子一到不要浪费时间强行去开辟剩下的窍穴,今后的日子里每一层九黎半身功都只围绕着这一百零八天内开辟出来的窍穴正式修习。
如果说入门过程,打不通就跳过,勉强跟大多数练气功法开辟窍穴相差不多。
正式修习的过程,那就整个巅覆了正常人对练气的认知。
比如说一百零八天内只打通了甲、乙、丙三个窍穴。
那么正式修习九黎半身功第一层,只需不停扩大打磨这三个窍穴到极限,然后便是将甲、乙、丙三个窍穴合而为一,形成一个拥有甲乙丙加在一起那么大的新窍穴——甲子或者叫甲一。
这样在进入第二层的时候,便是重新把已经消失的乙和丙再开辟出来,不断扩大的打磨。
最后,再把甲一、乙、丙三个窍穴合而为一,形成一个乙一。
第三层,重新开辟甲一、丙两个窍穴,再跟乙一合而为一,形成一个丙一。
周而复使,永远是三个窍穴不停捶炼,不断提升。
这不止是修炼方法离经叛道,就连正常功法重数、层数、阶数、段数,对于九黎半身功来说都只是个数字而己。
正常功法少的六七八层,多的三四十重。
到了九黎半身功这里只要天资足够强大,就可以一直修炼下去。
据说大蜀太祖当年开辟窍穴十六,功法修到了四十二层,后面因为天资所限,没能再修习下去。
他晚年有一次在子孙面前,提到九黎半身功时,满脸遗憾地讲,他的资质只能修到这一层,后面已经没有路了。
如果能修到五十层,他便能突破到降龙境。不是这门功法不够强,而是他的资质不够好。
当时这番话很是引起子孙们对于九黎半身功的兴趣,可惜,后世子孙再没有一个修习超过二十层的。
因此这句话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大蜀太祖为了激励后人一时说的戏言。实际这门功法不可能直通降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