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如约而至(1 / 2)

不知为何,从西凉义从枹罕部的军营远道而来的马伟心中却感受不到丝毫的轻松,似乎这场难得的午后雷雨没有让他感到半分的清新。

因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要见到的是一个名叫唐周的男子。

唐周,这个并不出众的名字,就和宋扬描述中的见到他的第一面那样平淡无奇。

在这个光和五年,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个唐周会在一年多后的那个日子里,带给世人怎样的惊喜。

但是在现在,他就是一个来自巨鹿的使节。如果硬要给他数上几个有点分量的名号的话,那合格的也就是大贤良师亲信弟子的这个名号了,其他的,说出来也会被他人的耳朵给自动过滤掉。

毕竟,现在还只是光和五年。一个尽管充满着动荡但是还远不至于让世人铭记的年份。

历史的车轮就这样不停地飞速向前,不断地将那些原本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们碾压在滚滚的车辙印里,紧接着,再将一个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捧上历史的舞台。

这就是真实而又残酷的历史,它的作用,正是让后人在只言片语中寻找,当年的那些小人物的艰辛与大人物的苦悲。

马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像唐周之类的人一样,成为下一个被捧上历史舞台的小人物。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接下来的一段历史里面的,那些个被碾压在历史的车辙印中的大人物。他更不会知道,在未来的某个时空里面,自己会被钉在历史的十字架上接受世人的审判,还是被供奉在神座上,接受世人的无边景仰。

谁又能知道呢,来到汉末的这些时间里面,马伟一次又一次地触摸着历史。次数多了,他竟然有了中麻木的感觉,似乎自己就是原本存在在历史上的某个人物一般。

这个世界的战火和颠覆,让马伟在短时间内忘记了思考。很多自己的举动和计划,似乎都是在不用思索的情况下,直接就从自己的脑海中冒出来的一样。

这是好还是坏?马伟不知道。

现在坐在青柳楼的二楼大厅之中,马伟忽然发现,现在自己已经丝毫找不到昨晚宴会的痕迹了。屏风被重新摆上,昨晚沾上了酒渍的名贵地毯也重新换上了一条。而之前排练整齐的案几,早已全部换上了一套套贵重木料精心打制成的桌椅。

现在县尊大人被刺,为了避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嗅觉灵敏的青柳楼的主人,早早地就将酒楼中的歌姬全部隐藏在了后院,而那些一切与喜庆相关的色彩统一用淡雅的白色或是庄重的黑色所替代。

从青柳楼的小环境就可以看出整个枹罕城在今天早晨之后,所发生出的巨大变化。

最让马伟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城门口的盘查。

较之昨晚的那次,今晚的盘查更加严密,能够被批准进入枹罕城的人简直是寥寥无几。

任由那些不能进入枹罕城的商人的贿赂或是普通民众的哀求,表情肃穆的郡国兵们都用坚定的摇头来回复他们。

枹罕城的盘查更加严密,外人的推测无外乎是这两种。

一是因为最近的瘟疫实在是太严重了,所以为了避免三辅地区逐渐有爆发趋势的瘟疫传播到凉州,所有的城池都严密盘查,非本城人口一应禁止入内。

二就是最近的秋季战役,每年的秋季战役都事关重大,和凉州民众的生死存亡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距离秋季战役还有两个月不到的紧要关头,若是让敌人的探子进入到了枹罕城,那后果不堪设想。

这两种猜想都有理有据,但是对于宋扬和马伟等这些知情者看来,真实情况却是因为一卷帛书,更为确切地来说,是一道来自凉州刺史府的军令。

这道军令上有三段内容,分别下给枹罕城的三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