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黑锅(2 / 2)

程球迫于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的良好素养,才忍着心中的不耐烦将马伟的那个被火烧发了的富商的故事给听完了。

但他一看到马伟在喝了一口茶之后,接着又张开了他的那张金口的时候,程球急忙抢在马伟说话之前快速说道:马参赞,你可知道公文房被烧了,里面的历年档案也被烧光了!

档案?是历年县衙的欠条吧!

马伟要在接任参赞一职的时候,就听老吏田本说过,这每年的秋季战役筹备的时候,县衙都会向民间的富商和地主们借一部分的粮食和军资。

这不是劝捐的数额不够,而是劝捐是一门讲究实力的硬活。不是县衙每年派几个能说会道的小吏过去的吧的吧地说上几句,富商和地主们就会愿意把钱财和粮食白白地交出来,而是需要你拿出劝捐的对象们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实力!

在凉州这种边陲的州郡来说,军往往都是大于政的。动辄几百几千甚至是上万的驻军,早就让富商和地主们看穿了县衙的无能的一面。

在这种大势之下,人们往往愿意将钱财和粮食交给军队,以在后来的秋季战役中寻求军队的庇护,也不愿投向县衙。

所以每次劝捐的时候,军方总是能够获得绝大多数的捐款,而县衙就只能巴巴地上门打欠条借钱财和粮食。

马伟对于这一点自然是心知肚明,堆积在公文房里面的,可都是这几年来的县衙欠下的陈年旧账,有多少债主就把这些竹简看成是县衙欠下的自己的钱财和粮食呢。

本来嘛,按照大汉的律法,是绝对不允许有这种一连拖欠数年的债务出现的。哪怕是折成赋税归还,那也是绝对不允许有这种失信于民的行为的发生的。

要不是基于凉州地广人稀,土地又贫瘠。一年到头来政府也收不到多少赋税,朝廷才不会默认这种无异于犯罪的情况的出现呢。

现在程球这么火急火燎的跑到自己这里,无外乎是希望西凉义从枹罕部能够也分担一点债务。

每当大祸临头的时候,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个能和自己一起承担罪责的人。

这是马伟早在很小的时候就听那位教自己乐器的那位教授说过。

所以现在程球的意图他很明白,也很能理解,因为若是将他换在程球的立场上,他也会选择同样的做法。

但是同情并不能代表支持,他现在是西凉义从枹罕部的钱粮参赞,他现在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必须要向西凉义从枹罕部的每一位战士、每一位成员负责。

于是他面容一肃地说道:在下仅代表西凉义从枹罕部上下对县衙的遭遇报以同情如果这是有人蓄意纵火的话,那么我西凉义从枹罕部愿意出力替治中大人抓出凶手!

谁要你替我抓凶手啊,当务之急是先凑出一笔钱粮出来,堵住悠悠众人之口,否则这全城的富商和地主一起闹起来,别说是今年的秋季战役备战了,就是我程某人的脑袋也不保。

程球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大大的川字,他半是着急半是命令地说道:我记得在历年的秋季战役里面,各路的军队对于县衙的钱粮似乎都有所动用吧,其中以贵部所动用的最多。这,想必马参赞应该也知道吧。

马伟脸上挂起了一丝微笑,但是大脑却是在高速运转了。

刚刚程球所说的,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他早就听田本说过了。

只是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君命而有所不受。,秋季战役是一场牵涉到整个凉州军政的军事行动。而既然是军事行动,那么按照不成文的惯例,军队借用下当地政府的钱粮,这也是可以解释成为了大局的需要。

但凉州毕竟是凉州,军大于政。所以这好好的借用,到了后来就修炼演变成了拿了。

借用,那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而拿就大不一样了,管你三七二十一,先拿了再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若是真地按照程球所说的,他们西凉义从枹罕部少说要为程球背上个三分之一的黑锅的。

这个巨大数目的钱粮,任由马伟再怎么刨,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从西凉义从枹罕部的仓库里刨出来的。

当然马伟在心底就讨厌这种替他人背黑锅的行为,所以打死他也不会承认这笔旧账的。

于是他的脸渐渐板了起来,程治中,这县衙失火难道是我们西凉义从枹罕部放的吗?说到头,还有些人掌管县衙不力。说不准,这把火还是烧到某些人的心坎上去了呢!

程球不怕赔钱,但是最怕的就是这句话。

情急之下,他怒火攻心,竟然有了种天旋地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