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当年真相(八)(1 / 2)

宫璃墨的这几句话,可谓是将贺氏最后的退路给堵住了。在场的几位大人在朝堂上不管是站在谁一边的。只要是能够站在这里的,都不是蠢人,自然听出了七王爷话外的意思。

七王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几个动作,便将局势翻转了过来。原本是他们需要贺氏来说出当年的事情,好进一步进行调查取证。但被七王爷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变成了贺氏有求于他们,主动权在无声无息之间便完成了转换。

贺氏虽然是女子,但是能够在深宫之中沉浮多年,且一直享受着尊崇,其心计和城府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七王爷能够将这样的贺氏糊弄过去,可见其心计与城府。

在场的几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成算,但贺氏却是将自己最大的底牌都表露了出来。即便在刚说出自己要求的那一刻,贺氏便反应过来,知晓自己在这一场争论之中落了下风。但因着身份不便,贺氏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看着七王爷的神情又谨慎了些许。

见人停下了脚步,贺氏反倒不再心慌。若是七王爷真如他所言的那般不在乎,便不会在得知自己的目的之后,还停下脚步来说花费心思这些废话。

扫了一眼心态各异的几人,贺氏抬手挽了挽耳边的头。即便身着布衣,也难掩其身上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贵气凛然。

七王爷所言甚是,只是这件事情,七王爷若是想从其他地方入手,还是早早便歇了心思的好。

估摸出了七王爷并未如他所表现出来的那般不在乎这件事情,贺氏心中微定,平日里的算计自然而然的便回来了。

元后一事当年经手的人本就少,毕竟是那位暗自透露出来的意思,故而贺氏当年在行动的时候自然也就更加小心,毕竟那位可是不允许自己留下小尾巴的。

因此,这件事情她一直守口如瓶。即便是自家的孩子启儿,也并不知晓当年元后之死自己也参了一脚,只以为元后真的只是病逝。

听着贺氏的话,宫璃墨心中如何做想自是无人知晓的。但就在场的三位大人来说,他们查了此事许久,除了太子殿下和七王爷提供的一些线索,他们通过自己的手段查到的东西极少。

元后当年传出的原因虽然是病逝,但当时为元后诊治过的所有太医,死的死,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即便是告老还乡的那几位,他们通过当年留下的蛛丝马迹追查的到人的时候,也都只剩下一捧黄土。

谁也不知晓,这些人的离开,是真的只是人老了所以便自然而然的没了,还是有人从中作梗。至于当年伺候过元后的宫女太监,早在元后病史的额时候,便被睿康帝以伺候不力的缘由赐死了。活下来的,也就只有元后当年的陪嫁丫头,如今的澜姨。

可那位澜姨若是真的知晓什么,依照七王爷和太子殿下如今的所作所为,定然也不会瞒着他们。故而,那位自然也是不知晓当年细节的。如此,变成了一个死局。

宫璃墨扫了一眼龚玥与刑部尚书三人,他们心中所想,宫璃墨差不多也能猜到。一时间,小院内安静的有些诡异。

贺氏并未就此乘胜追击,在深宫之中多年,她无时无刻不再算计周围的一切。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人或是事情,已然成为了她的本能。因此她更加明白,此刻她什么都不说才是最好的。毕竟,沉默而压抑的氛围,更加有利于这场谈判。

可惜宫璃墨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在锡简将椅子搬过来之时,便就势坐下目光淡淡的看向贺氏,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道。

你便如此笃定,当年的事情,只有你一人知晓吗?即便有人为你扫尾,但是这个尾巴到底有没有扫干净。即便依照你多年在宫中的积累,怕是也没有查清楚吧。

这句话宫璃墨说的异常肯定,贺氏即便势力再庞大。但是有些皇室密辛,却是他们不知晓的。依照自家父皇多疑的性子,定然也不会将所有的砝码压在贺氏一族身上

因此,在四皇子宫陌启犯下谋逆大罪之后,父皇才能毫不迟疑的下旨将贺氏一族处理了。

看着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刑部尚书微微眯了迷眼睛,随即向将所有东西搬过来的锡简几人道谢之后,安安静静的坐在了一边。

此时他们几人的存在可以说是极为尴尬或者说是没有存在感的,但是,职责所在,他们不得不留下。京兆府尹与大理寺卿龚玥见刑部尚书大人坐下了,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也静悄悄的坐下了。

贺氏闻言倒也没有反驳,转而看向一边候在自己身后的嚒嚒,示意她将自己早早便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

那嚒嚒领命进去了,外间的几人便安安静静的坐着等待。宫璃墨低下头,眼中的复杂神色一闪而过,借助端茶的机会向锡简隐晦的使了个眼色。

在没有人注意到地方,锡简速度极快的打了几个手势。早早便被安排在这里守着的暗卫十八和十二见状交换了一个眼神,而后十八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冷宫。

而十二,则还是隐藏在暗中,随时注意着冷宫内的动静。

过了没一会儿,那嚒嚒便拿着一个盒子出来了。贺氏接过那盒子放在腿上,抬眼看向七王爷,似是心情极好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