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身为屠夫世家的他们,一只没有给自己的儿孙取名字的习惯,尤其他们还是整个村子里势力最大,有没有钱的家族,在大家还都是住在茅草屋的时候,张屠夫的爸爸就已经把家里用烧制而成的砖块重新修缮一番了。
可就是这样的家族,在村里已经有了教书先生,并且所有的新生儿都会在父母的带领下拿着鸡蛋去向教书先生求字,其实就是求一个名字。
慢慢的,村里的孩子都已经有了不再像以前张三李四这样随便的名字,而是有了什么智高,武阳这样的还像是那么回事的名字,可固执的父亲依然给自己取名屠夫。
就这样他们家的祖孙三代人成了村民口中的屠夫,老屠夫,老老屠夫。
不仅仅在名字上面父亲给自己做了主,就连年纪大了一些之后,村里的孩子们都已经开始跟着教书先生读书了,有的甚至父母砸锅卖铁送进了武馆学习,对于那些能够读书写字和有望成为江湖人士的同龄人,他那个时候颇为羡慕,甚至跟父母大闹过一场。
就在同龄人不是读书认字就是在打熬筋骨的时候,他则被父亲领着在各种牛羊猪等大型牲口的旁边来回转悠,父亲是一个好老师,一点一点给他指出这些牲畜身上到底那一块肉更好吃,应该如何的下刀。
如何下刀其实很重要,虽然那个时候自己对这样的体力劳作并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很看不上眼,但现在他真正当上屠户,彻底子承父业之后,他越来越明白这下刀就是屠户的基本功,就跟武学基本功一样,如果这个不扎实的话,就算是你的花拳绣腿真的能打出花来,也没有任何作用。
自己成年后越来越感激父亲,尤其感激他没有让自己虚度自己那段时间的人生,因为那些读书写字的去了数次县城都是榜上无名,名落孙山,一点点两鬓斑白却连个媳妇都讨不上,更别提换房子换地了,他们只能通过写一写字画或者春联换取口粮,在自己看来那跟讨饭无异。
曾经的私塾现在也是破破烂烂,那个老教书先生早就身故了,在他去世前几天的时候,他的病床前总是有人来回晃动,可是他却已经看不清是谁了,只一个劲儿地喃喃自语,说些怪话。
那些身影都是听了他的话,好好学习的穷学生们,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也无非是想跟这位曾经的授业恩师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走走关系,看看能不能继承他的学堂,最起码又体面又赚钱。
可结果依然可怜,他们全都没有成功,老先生其实早已经有了准备,那学堂其实早就打算留给自己的儿子了,其他人都没有份。
当得知这件事情尘埃落定之后,学生们都开始抱怨老师的偏心,可也都没有办法,只能默认了这件事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