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站起正要告辞,太后却拦住了她,不紧不慢地道:明瑶丫环坐下,午膳的时候有张奶娘看着,哪里劳动得了你?你且坐下。又转头对皇后道,你有话但说大概。
以前为了挫挫傅明瑶的锐气和傲气,太后使的手段不可能谓很少,完全将傅明瑶逼入绝境,让傅明瑶明白到她和自己势力的差异,她完全抵抗不了自己,很后终于换来傅明瑶的降服。既然想要傅明瑶为她所用,光靠威逼显然不敷,既然傅明瑶已经识趣投向了她,那太后也不惜于让傅明瑶晓得投向她的好处,珍奇古玩自没有说,更紧张的是让她心服,昨晚刺客挟持,太后为了救她保护刺客出宫是一次示好,而这番话则是第二次示好。
她要让傅明瑶以为,她把傅明瑶看得很紧张,很地信任她。
这话一说,太后便从傅明瑶眼睛里看到感恩和打动的神采,心中微微一笑。
在她看来,小小的傅府何足道哉,傅明瑶在宫中更是没有根基,在她的威逼下,除了投向她别无它路,因此很自信,半点也没有质疑傅明瑶是故作姿势,因为她如何都没想到,傅明瑶居然可以投向皇帝。
皇后不清楚这是太后对傅明瑶的示好,只以为太后很信任傅明瑶,心头敌意更重。
既然太后娘娘如此说,那臣妾也便不再掩蔽了。皇后神采很愤怒,既有对傅明瑶的,也有针对她便将要说的事儿,昨晚陛下已经应允周世海接任禁卫军管辖一职,多少应该今日早朝宣布的。谁晓得,今日早朝竟有御史弹劾他。这也便罢了,很糟糕的是,新上任的首辅温璟阁居然上书弹劾,说周世海品德不端,为朝廷抹黑,应该撤职官职,永不任命,他这一上书,连带许多文臣跟着弹劾,弄得整个早朝,差点成了周世海的审堂。
太背面色巨变:有这种事儿?
庞家在野堂广有人脉,却多是文臣,兵权这块儿却始终触摸不到,这次好容易找到时机,将周世海碰上禁卫军管辖的位置,还来日得及喜悦,便听闻此事,太后心中的失踪盛怒可想而知。
这如何回事,你打听清楚了吗?太后忍不住问。
听到事关周世海,傅明瑶也不禁凝思谛听。
太后眉头紧皱,寻思不语。
其时周世海衣衫不整,旁边还跟着个一样衣衫不整的女人不住认错,当着温璟阁和一众文臣的面,此中有个本便是御史台的御史,又引来了京城巡卫,无论如何掩蔽不住,便这么传扬开来。早朝上御史弹劾,温璟阁参奏,有人说,皇后说到这里,恨得将手中的茶盅砰的一声掷在地上,摔个摧毁,有些居心叵测的人暗里传言,说周世海是哲儿保举的,全无分别,都是道德废弛!
临江仙之事过去得还没多久,才刚有停顿的迹象,这会儿又被周世海的事儿掀起,流言愈演愈烈。
也难怪皇后会如此愤怒!
太后也很不悦:你们要推举人也该推举个有分寸的,如何会找周世海这种不分轻重的人?如此紧张的关头,应该要谨言慎行,不被人抓到把柄才是,他倒好,居然做这种事儿!
皇后分辩道:妾身和哲儿岂是这般不辨是非的人?父亲早派人问过周世海,他说他虽然与那女人有染,但总也分得清抑扬顿挫,哪能在这时候做这种懵懂事?昨晚他是在周府歇息的,也不清楚为什么一觉醒来会发现那女人的家里,又偏巧这么巧,那女人的丈夫此时回归,愤怒不已,追打之下,正好撞在了温璟阁的轿子前。以臣妾说,天底下哪有如此凑巧的事儿?明白是有人故意谗谄,设计安排,便是为了不让周世海坐上禁卫军管辖这个位置。偏陛下偏听偏信,半点不给周世海辩白的时机,乾纲专断,剥夺了他的官职,流放出京,永不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