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入得自家住处,坐于堂中,韩毅想起朱宣来:“记得未来朱宣是因郡守探看其母,在其母劝说之下,请韩盛救了郡守。后来是去了江东,辅助韩磊和项峰大战,最终归降项峰,看来也是一个追求功名之人。以我荆州都察长公子的身份,自然够资格招揽于他。”想到这里,韩毅叫来仆从:“有一要事,着你去办。”
“请公子吩咐!”仆从恭声应着。
“你备好礼物,前去宣城国莒县,去拜见朱宣母亲,就言:‘我闻朱宣天下英雄,仁义智勇,心中感佩。惜英雄在外不能奉母,特备薄礼以表敬意。盼机缘至时,与英雄相会。’你端午、中秋、重阳、中元、春节、立夏、立秋、立冬,皆要备好绢帛丝麻,并买果脯点心若干,按时拜见。每次行前来我处报备,自有书信与你。”
“诺!”仆从大声应下。
见着仆人退去,心下又想着:“另外四人,是否先派人送礼达意?只是这等世之英才,多有傲骨,轻易不会认主。”转念又想:“自己送礼致意,一是占得先机,二是抬升这四人的信心,让他人轻易招揽不得,自己的机会就多了一点。”想至此处,立即吩咐了下去。
侍卫来报:“公子,杨先生来了。”韩毅注目过来,抬手微招了招,示意带人进来。
片刻之后,一年近三十的儒装男子推门而入。此人姓杨名燕,乃是寒门之子,专门请来教授童子的课业。
远远见得韩毅,杨燕就是一叹。坐在宽大桌案后的韩毅目光沉凝,神态从容,不知觉间就让人忽略年龄,觉得对方似若数十岁的成年人;细观之下,方才发觉不过是十几岁的青年。进前,见礼罢:“公子,这五百余童子,读书半月,每日十字,另有计数之学。这是初步筛选后合格的童子名册,以及所置办衣服、笔墨简砚、课桌的费用。”说着奉上记帐书简。
接过之后,韩毅随手翻看:“不错,先生辛苦了。此事既定,下来就辛苦先生了。”心下暗叹,世道不宁,这时节青壮招募较慢,童子收养却异常快速。
杨燕笑道:“只是教授文章、算术,行圣人教化之意,岂敢言辛苦。”
韩毅笑着点头,稍一沉吟,转又说道:“部分孩童的父母尚在,凡来了府中的,从中选拨人手,日常孩童操持之事就交由他们去做,想来要更尽心一些,其他的人安排,管家自会前来办理。”
杨燕应了,又叹道:“公子家实是仁善,这些童子若非韩府,早已流落道旁乡野,能活过今日者也不知几人?容我代众童子一拜。”说着,起身深深一揖。
大齐时的乡野可非和平之地,多有猛兽、歹徒,饥寒、疾病之虑,就食乡野,实有性命之忧。就韩毅知道,此世大齐各处水量充沛,境内所有的山中遍布老虎,伤人之事时有所闻。
“也只是聊尽绵薄之力,当不得什么!”韩毅谦逊着,又微笑着说道:“先生若有其他所需,尽请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