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就在长安古城到处转转,领略一下大汉雄风的陈迹。
晚上便抱着长孙无垢,谈诗读词,偶尔解锁一个新姿势,两人都从惊涛骇浪之中过来,对于目前的局面也不甚惧,人生一切已有对策的时候,只要按照对策去走便好。
就在宇文泰回到长安城第三日的时候,尔朱天光和贺拔岳、侯莫陈悦终于入关了。
双方在未央殿会面,宇文泰与贺拔岳相见自然是相谈甚欢,兄弟俩紧紧的抱在一起,宇文泰作为地主之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
尔朱天光吃的欢畅满面。
席间,对于宇文泰要求去刺史夏州一事也是满口答应,其实这件事情,尔朱天光也早就考虑好了,到了关中之后,千万不能让贺拔岳和宇文泰仍旧在一起。
甚至他和他的幕僚于谨商量过,最好安置宇文泰的地方就是夏州,因为夏州贫瘠,刁民多,财源不广,宿勤明达势力大,宇文泰去夏州,必定焦头烂额,自顾不暇。
于谨甚至愿意自己亲自去监督宇文泰。
尔朱天光欣然答应。
于谨,著名的八柱国之一,字思敬,公元493年出生,河南洛阳人,时年37岁,八柱国之一,南北朝不多的智慧之士,他和苏绰不一样,苏绰颇重文事,而于谨算得上智勇双全。
苏绰更忠诚,算是内政第一把好手,而有大略,但不娴弓马,出将入相有些困难;而于谨相对来说更策略,有出将入相的水平。
百度百科的于谨词条为北朝杰出政治家、战略家,八柱国之一,镇南将军于栗磾六世孙、陇西太守于提之子。
南北朝的诸多人物之中,能评价为政治家、战略家的极少。
其人性情深沉,颇有见识,而且度量过人。喜好读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法》。早年隐居在乡里,和苏绰一样,也不屑做官,太宰元天穆看到他之后,赞叹道:“此子王佐之才也。”
于谨放在今天,也绝逼会出类拔萃,他能够同时通几个民族语,鲜卑语说的啪啦啪啦,柔然语说的呱唧呱唧,吐谷浑语说的也是叽喳叽喳。
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
于谨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是,他随同广阳王元深前去扑灭叛贼鲜于修礼之时,恰好鲜于修礼ko了北魏的一位王爷,声势大震。
而广阳王元深与于谨才刚到战场,远来疲惫,敌军则刚灭一亲王殿下,士气正盛。
因此,于谨决意深沟高垒,暂不与战,待其气衰。
不过,当时的朝廷正是本书开始时的那位与杨白花有染的太后当权,太后未临战场,只听说我军新丧王侯,而元深与于谨顿兵不进,大怒不已。
而这时,一名与元深有积怨的宗室趁机状告元深拥大兵不战,与敌军媾和,有不测之谋,居心叵测,于谨为人多智术,两人定有谋反企图。
于是,胡太后立刻榜文悬赏捉拿元深与于谨。“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能获谨者,许重赏《周书于谨传》。”
榜下,元深魂不附体,于谨在这时干了一件扬名立万的事情,连夜从前线跑回朝廷,到了尚书省门口,看见悬赏捉拿自己的榜文,嘿嘿一笑。
榜文下放哨的士兵,立即过来查探,于谨大笑,指着榜文道:“我是来帮你们捉拿于谨这厮的。”
那些小兵一听这悬赏捉拿有谱儿,登时大喜不已,道:“快说,于谨在哪里,带我们去。”
于谨哈哈一笑,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老子就是于谨。”
事发,整个朝廷轰动,洛阳人争相观望,一时街道里巷,传为奇事。便连胡太后也惊动了,亲自提审,于谨在朝堂上条分缕析,兵何以暂不进,前线对策云云
一时之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胡太后折服,立刻下令撤销广阳王元深与于谨罪名,仍旧着于谨军前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