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丑奴弟婿皆死,逆贼万俟丑奴的陪都凤翔应该是将士夺气。
接下来应该是外围据点拔除不需要耗费多少心力了,也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汉军突骑数十军马奔驰,便可不战而降一些据点。
万俟丑奴这时候按照节奏应该是全线收缩,死守凤翔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选择,遁入老巢,逃奔高平与萧宝夤汇合。
总体而言,岐州战场已不足虑。
贼军全线收缩,这时候差不多该投降的将领已经也投降的差不多了,这时候,收缩在凤翔的应该是一些万俟丑奴的死硬分子,比如尉迟菩萨等等。
这时候,和宇文泰上次写信劝降的时候态势已经有明显不同。
上次劝降,宇文泰不过是大兵压境而已,但是这一次,宇文泰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而万俟丑奴则形势日窘,将士逃跑的一串接一串,尤其在弟婿皆死后,一些骑墙派赶紧开溜。
逃跑当然会影响士气,万俟丑奴制定了严格的连坐办法,凡一人逃,诛及一家;凡一兵逃,诛及一伍;这道命令下,于是本来一个人逃的,结果一家都逃了。
本来一个兵逃的,结果一营兵都逃了,这时候民意汹涌,已经禁止不住了。
三国时候,曹操也下过这命令,然而无效,曹操聪明,果断止损,废黜此法。
这时候其实已经是万俟丑奴的至暗时刻,该逃的逃差不多了,不逃的坚定分子也纷纷进入凤翔及凤翔周边十余公里的卫星据点。
宇文泰怜悯将士无辜,就在这时候给万俟丑奴再次写了最后一封劝降信,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劝降。
全文如下:
“投降吧,投降吧,现在投降还来得及。我可以保你不死,朝廷应该还可以封你做一个归命侯;若执迷不悟,大军雷霆,玉石俱焚,那时就悔之晚矣了,这是最后一次劝降,把握机会。”
宇文泰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可谓苦口婆心。
当然,宇文泰也断定万俟丑奴应该不会降服,万俟丑奴他虽然没打过什么交道,但是这种乱世之中,敢起事的汉子,那口气是在的。
一个人能立国建国,不论大小,多多少少总有一些过人之处,总有一些不屈之气。
宇文泰也并不怜悯万俟丑奴,他只是觉得这种惨烈战争,双方士卒无辜死亡,太过冤枉,虽然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客观来说,将帅还应该悲悯士卒。
这封信也相当于最后通牒,告诉万俟丑奴自己不可能老写信,墨宝很值钱。
这是最后的机会,要投降得抓点紧,要不然,你就是块肥肉,杨忠、达奚武就是饿虎,你掂量吧,不要指望饿虎不吃肥肉,绝对把你吃的骨头渣子都木有。
惨烈,其实已经在宇文泰的信件之中露出了一点点苗头。
历史上的坚城,如果拒绝不降,后果其实很严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戮,所在烈烈,攻城的将士们都是平日在一起生活的,军中宛如兄弟。
但坚城不降,则日有杀伤,谁没有好兄弟在攻城时被杀,一旦攻克,谁不复仇?
虽然确实有军纪存在,但是将士们的复仇心理也需要照顾,一般情况下,攻城将帅都会给一个期限,比如大掠三日云云,给你一个有期限的无法无天。
这个时候,就是悲剧诞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