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真鼎推测(1 / 2)

瑾瑶是那个时代过来的,又是与九鼎最接近的人。

虽然隐居在江湖之中,但是也对庙堂时时关注着。

九鼎的初期动向,她还是颇为关心的。

所以她估计是知道一些猛料。

愿闻其详。俞夏露出求教的表情。

他很好奇,能从瑾瑶嘴里说出点什么不知道的。

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的后代,后来建造太丘社祭祀。

周成王为笼络商朝遗民的民心,特意将豫州鼎留在太丘社中。

就这样从周成王放到了周显王时期,一共历经七百年,太丘社也变得老旧不堪,坍塌了。

七百年的时间,再好的房子也住不了人了,除非推倒重建。

但是重建需要时间,豫州鼎要怎么保护?这在当时是个大问题。

避风避雨避光那肯定是要的,而且又要放在祭祀重地里,以示尊敬。

不能随便找个地方放了,否则镇不住,惹来灾祸。

可是当时国王是宋剔成君出了个昏招,为了将真豫州鼎据为己有,他做了个假鼎运往彭城,然后故意丢在泗水里,掩人耳目。

瑾瑶撇撇嘴,不屑道:这样大家就以为豫州鼎丢了,而他也能堂而皇之将真鼎收藏,可惜这人命不够硬,没镇住被克死了。

太丘社是公元前336年倒塌的,而他在前329年被弟弟宋康王给篡位。

前后也就七年的时间,让人唏嘘。

华铭皱眉,缕清思绪,那豫州鼎又是怎么到洛阳的?

偷偷运过去啊,商丘这么多人盯着,放在那里肯定不安全,所以他让人送到洛阳,藏在宫殿里。

结果白白便宜了秦国,让秦国捡了个大便宜。

说到这里,瑾瑶自己都感觉好笑。

宋国末期,国运衰败,再加上轻易挪鼎,也就加速了它的灭亡。

所以到宋康王也就成了最后一位宋国国君。

这其中的屡屡线索串联在一起,让人恍然大悟。

原来是太丘社倒塌之后,便出现了两个豫州鼎。

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

真的鼎留在了洛阳,而假鼎则被沉在泗水。

俞夏皱起眉头,你是说博物馆的鼎,很可能是宋国国君做的?

十有吧,否则我也不可能差点被骗过去。

瑾瑶很肯定的点点头。

上面无论图案,还是花纹,都仿得惟妙惟肖。

几乎能做到以假乱真了。

要不是没有回应,瑾瑶都分辨不出这到底是真鼎还是假鼎。

真真假假,连眼睛都能欺骗。

虽然是假鼎,对于李昂他们来说没用,但对于博物馆来说意义重大。

就当普通的文物研究,探索青铜时代的人文风情,也是颇有价值的。

俞夏若有所思点点头,但是依旧眉头不展。

里面谜团太多了。

你怎么知道得那么多?他困惑地问瑾瑶。

我们家古董多。瑾瑶神秘微笑。

她的身份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告诉一个陌生人,那太蠢了。

何况这人的底细是什么,她一点都不清楚,更加不可能说了。

所以随便扯了个理由唬弄。

是我唐突了。俞夏道歉,他也听出来了,瑾瑶不愿意说

越是这样,就越让人觉得她身份不简单。

俞夏很识趣没有追问,否则将他惹恼了,对他后面的行动没有好处。

言归正传。

俞夏想了想,在历史记载中,豫州鼎都是沉于泗水,而且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宋国国君沉的,一个是秦昭王沉的,还有一个是秦始皇沉的。

不管哪一个,都是跟泗水有关,这说明真的豫州鼎,会不会还在泗水里?

这是个不大胆的猜测。

就连对历史一窍不通的华铭,都听得直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