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身份证(2 / 2)

赵立拿着一叠法律条款翻看,不时在上面划划写写,安慰道:“去年不是从大周派来了留学生吗,算着日子也快毕业了,先解决掉重要的,你们再辛苦几月,半年后我们就走上正轨了……”

两人疑惑的抬头,“你是说?”

赵立点头笑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塞尔达联邦王国也该建立了。”

“老钱,你这辈子可不想只当县令了吧?”

钱德寿咬牙,“老子拼了!这开国功臣一定要有我一份——!”

……

一个国家的成立,首先是要了解它的人口,还有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要覆盖到城镇,没有的要筹建,有的要加强管理,总以公司政府的名义难于服众,各部门配合也混乱,不要你在这边高呼,某某帝国成立啦,那边就举起反旗,都是奴隶出身,难保没有怨恨的人在,赵立对这个矛盾深信不移。

可是他现在要枪有枪、要人有人,军队的制度也要建立才行,士兵的待遇,升迁,服役年限都要有清晰的划化,大周府兵制已经落后,募兵制先进点,但里面又涉及到枪械的保密,征兵人选要定立标准,别让奸细混了进来。

赵立建国的第一步就是在把移民局改成公民与移民管理局,登记人口与家庭情况,发放证件,说白了就是搞身份证,照相机他搞不出来,公民证件用防水的淡绿色牛皮纸压制而成,短期签证用黄色纸,编号学习邮编法,把地区分块编号组合,工作人员一看编号就知道这人是从哪来的或在哪里出生的,也方便寻找。

打字机在海关已经装备了,当年武老三他们的签证就是用打字机打的,要不然效率太低,还容易被修改造假,可惜的是汉字太复杂了,不能分解成打字机的构造,这个问题直到电脑的普及都没有得到解决和推广,赵立就更不行了。

身份证按姓、名、出生年月日、护照号、有效期等字段,登记时再根据是什么人打上或印上信息,简单得不行,最后签名、盖手印、钢印,如果要出国,得再申请护照。

大周人常用的字、号、别名,还有民族类别全被赵立抛弃,那么多的身份得写多少张纸?我要给你写大和族、高丽族、撒克逊族不成?反正在他这里就只能有一个身份,要么是我的公民,要么是外来户!不守法或威胁到我就揍你,管你是不是我老乡。

说起来早在春秋时商鞅就发明了“照身帖”,当时的这种身份证是在竹片上刻成的,上面刻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不过近千年前的刻画技术,相信也不可能刻画得像,这种东西每个秦国人都要有,不然连住宿都没人敢收留,当时的包庇罪是连坐法,一死就是十家,后来他出逃时也是因为没有他发明的这个照身帖,客栈老板不让他住,被秦惠文王抓住给宰了。

后面的朝代也参照了他的作法,不过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官员的身份证明——鱼符,普通的百姓基本上都是村民互相指认,朝廷都管理不过来,当时的逃命人口不少,荒年更是几十万的流民,换个地方编个名,只要有人收留就算改头换面了,犯罪成本低,所以历代设那么多惨无人道的重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