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霄也是个胆大之人,荒山野外见到这么一具骨架,并没有惊慌,信步走到从骷髅旁边,从他的手指骨间取出玉简,希望能看到些有用的信息,使自己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多些认识。
修道者的玉简多数都用神识刻录,是以这卷玉简虽然不大,所记载的信息却异常繁多。
这玉简是一位道号叫做云台的仙人飞升后遗留在人间的,但有用的信息似乎并不多。一小部分记录着修炼心得和自身见闻,剩下的几乎全是那位修士的心情随笔,文字华丽优美,字里行间满是忧郁感伤。
“莫非这位云台仙人还是个文艺女青年不成,否则哪里来的那么多忧愁感伤?”一卷玉简看的周霄直摇头。
“不过依这种心性,她是怎么渡过劫数飞升的?”
修士最重要的就是一颗道心要坚韧不移,要知道修行中心劫魔障重重,一个不小心就是身死道消的下场。简单看了几篇随笔,周霄大呼吃不消,直有一种要道心蒙尘的感觉,心里禁不住产生了疑问。
“原来我现在所处的这座山脉叫做云荒山脉。按这玉简中所说,要想走出这座山脉,怕不得一两个月功夫!”放弃了那些无病呻吟,周霄从玉简中看着其他内容,终于寻找到了些对自己当下有用的信息。
最后面几枚玉简,却是这具骷髅留下的信息,这骷髅生前因为机缘巧合,偶然得到了云台仙人飞升后留下的遗泽,踏上了修行之路。修行有成后,自号云下真人,尊云台仙人为祖师在人间创立了一个叫做云台宗的山门。
这几枚玉简中主要记录着这位云下真人对云台仙人心情随笔的读后感悟,看得出这位对云台仙人能够飞升成仙很是崇拜向往,连这人的心情随笔都当做了大道至理,有时恨不得连一个字都要掰碎揉烂,揣摩出十八种味道来。
只因为那位云台仙人,在一篇云游随笔中写到这里有一株灵根,结出一个宝葫芦,哀叹自己因为飞升在即,不能等到葫芦长成。是以云下真人根据记载,不远万里来到此处,想要等到葫芦长成之时,炼成法宝,不知道后来怎么就坐化在了这里。
“世间纵有大道三千,我辈修行中人也只修一个真我。”
“连佛都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告诫弟子世间没有定法,自己所传功法不可执取。想来道兄依然未能明悟,难免落得今天这个下场,身死道消。”一朝身死道消,千百年吞吐功果化为枯骨,周霄看着也也是不胜唏嘘。
读完玉简,周霄捡起地上的金缕丝袋,这袋子是修士的法宝囊,里面自有乾坤天地,大约五六丈方圆,盛放着他的法宝、飞剑、符箓、丹药。
“以道兄心性,恐怕尘缘俗念不能尽除,仍有执着牵挂。如果道兄所创云台山门仍在,周霄就将道兄遗骨法宝送还;若已不在,就择个山清水秀之地,安葬了道兄。”
周霄只是扫量了一眼,并没有贪着,只是依着玉简上记载,捏了个法诀张开法宝囊,将修士的遗骨收入其中。
在周霄心中修行中人,求道练气,最求逍遥自在,不被拘泥,若最后不能得道长生,那就随缘坐化归于天地之间,从迈入修行的那一刻起,他自己就已经有了这种旷达洒脱。
不过周霄以前也曾读过一个故事,说一位大师门下,两个弟子同时学成,先后下山。先下山的弟子,看见路边有一个死人,扬长而去,理都不理;后下山的弟子见到后,念一句佛号,挖土将尸首埋掉。
两人都是得道开悟的僧人,没有谁高谁下,谁对谁错,只不过一个得成解脱,一个得成慈悲罢了。
解脱、慈悲无有定法,皆是正法,只是因缘随人而定。
看着玉简中信息,周霄知道这位云下真人显然心性未定,尘俗难除,既然如此,难免要为他做场慈悲。
至于为什么大山之中都是冬雪严寒景象,唯有这一小片地方却自成乾坤,一片春光。
周霄一来有些先入为主的念头,二来得到葫芦、竹杖后心满意足又兼被骷骨分了心神,也没去往深处细想。
一切整完,周霄手提竹杖,腰挂葫芦继续朝着前路行去。
人生得失之间,却是错过了些机缘,让未来平添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