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过后栗都依旧一片喜气融融,冬去春来,百花争艳,三月,庆隆帝五十寿辰来临之际,各国使团纷纷抵达栗都。
“启奏陛下,南国来使明日进京恭贺陛下寿辰,为首的是南国首辅何帆,请陛下钦点大臣迎接使臣。”一个大臣说道。
“陛下,臣以为此番三国来贺,虽为祝贺陛下诞辰,但也不免有打探消息的嫌疑,臣以为不如就让殿下亲自迎接各国使臣,彰显我国对各国的厚待,也为突出殿下的风采。”另一个大臣想了想得体的建议。
“陛下,臣以为不妥,南国首辅不过一南国臣子,何至于让殿下亲自迎接白白掉了殿下的身段,由礼部好生安置便可。”齐伟却是不同意这番提议,不管提议的大臣心中怎么想的,让储君去迎接一个臣子,过些天华烨皇太子来临岂不是要陛下亲迎?开什么玩笑。
“齐相说得有理,不过为了不让使臣感到不被重视,臣以为可由宗室王爷代表陛下迎接使臣,既不失礼于人,又可彰显我国扬威。”
“那就由怀王带领礼部官员迎接南国使臣,过些日子便由皇太女亲迎华烨太子。”庆隆帝摸了摸浅浅的胡须淡淡的说道,下朝之后,礼部官员和左右二相来到御书房细商迎接使臣之事。
“陛下,如今储君心里,怕是各国使臣的目的不简单。”任相看了看为首的司徒蔓野恭敬的说道。
“哪次出使不带一点别的目的?如今华烨国力雄厚,南国新帝野心勃勃,不过好在如今栗国有了皇太女,蔓蔓,这次使团来京,你要多费些心才是。”庆隆帝带着几分忧心和欣慰对着司徒蔓野说道。
“是,儿臣定好生接待各国使臣。”司徒蔓野端庄的回答,栗都才安静了不久,又要热闹起来了。
“任相、齐相、礼部尚书,皇太女年幼,初次接待使臣你们都在一旁好好的指导着。”庆隆帝目光如炬的看着底下的几个臣子,礼部尚书心中一颤,知道陛下这是在提醒他。
“是,微臣遵旨,定当全力配合殿下行事。”
次日城门口,怀王带着礼部尚书接待了南国首辅何帆,何帆是南梁帝心腹大臣,在南梁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便一心支持南梁帝,后南梁帝铲除镇国公诺威何帆出力不小,深得南梁帝信任,可谓是南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子。
何帆此次来京当然是为了谈谈栗国皇太女的虚实,听闻栗国新立的储君是当朝公主,南梁帝可是在南国皇宫险些没有笑抽筋,虽然各方探子来报,这位栗国皇太女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文韬武略都不差,但是南梁帝却一心认为这不过是司徒蔓野背后人的功劳与计谋,不过是为这位皇太女粉饰太平,满足庆隆帝的私欲,将一个女人推上储君的位置,栗国果然是越来越不成体统了,栗国自古以来重文轻武,才子谋士辈出,但是武将却是没几个,如今朝堂上撑着栗国江山的,不过就一个兵马大将军贺国扬,还有镇守在宵月关的段家,然后湘北藩王,说来能够拿出手的也有那么几个,但是贺国扬少年成名之后便一直在京城护驾,湘北那边关外关纷扰不断,段家之外有着华烨虎视眈眈,这样说来栗国整体的实力还算看得过去,但是他们南国的将军也不少呢。
“何首辅远道而来,不如先下塌驿馆稍作休息。”怀王自从遇王死后一直很安分,原本以为那个侄女不过是因为背后有庆隆帝支持,这才报了些侥幸心,想起遇王身死,怀王不由得庆幸,还好他那些天身体不适,没有跟着遇王瞎参合。
当初怀王听闻郡主身体不适,去看望的时候才发现哪里是司徒烟身体不适,分明就是这个女儿设计拖住他,不让他参与储君之争,等他回过神的时候,遇王一家一家被斩的斩,流放的流放,他那里还敢起什么歪心思。
“好,有劳王爷了。”何帆拱手笑道,虽然没有见到栗国的皇太女有些失望,不过像他们这样在官场上混成精的人就算有不满也不会表现出来的。
何帆在怀王和礼部官员的带领下入了驿站,一行人疲劳多日也没有心思出去逛逛走走,怀王和礼部官员见状不便打扰便回宫复命去了。
“殿下,南国探子回报。”魏安依然是朝中万众瞩目的新贵,除了负责庆隆帝身边的事一直接管着司徒蔓野手中的暗探。
“说了什么?”司徒蔓野正在作画,一副春归牡丹图大气辉煌。
“她说与殿下是旧识,想见殿下一面。”魏安看了看司徒蔓野,淡淡的说道。
“旧识?在哪儿?”司徒蔓野放下手中的笔,笑了笑,已经猜到是谁。
“在东郊的院子里。”
“你安排一下,不要让她被人发现了。”司徒蔓野想着此次来京的南国首辅,心中了然,这几年南国也并不是就是一片安宁,朝堂上下也不就是君臣同心,有着诺娜在暗处时不时的捣乱,当初辅佐南梁帝的臣子已经被除去得差不多了,南梁帝的心腹中能堪大用的也只有栗都这一位首辅了,当初参与镇国公诺威一案的大臣也只剩下首辅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