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天灾还是人祸?(1 / 2)

凰女当嫁 言小舟 1136 字 2020-10-21

“夫子,师傅,你们回来了。”蔓野见余阳和齐伟回来,放下手中书,淡淡的笑道。

“这么晚了,公子还在看书呢?”

“嗯,这不是在等师傅们回来嘛。”

“呵,在看什么书呢?”

“在看前朝关于水患的记载,里面有很多关于治水、治民和建设的描述。”

“哦,可有什么感想?”齐伟教导蔓野快两年了,蔓野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齐伟对她期望很大,堪称是齐伟的得意门生。

“嗯…这书中说的都是一些常识,记载前朝几次抗洪的艰辛和水患之下百姓国家的弱小,天灾和人祸往往是伴随而生的,如果再有贪官污吏的参与,没有第一时间拔掉这些贪官污吏的话,就容易引发人祸,加重国家负担,让百姓生存更加艰难,就像前朝文冶年间的安河县,本来只是个不大的洪水,只有些许百姓遭殃,偏偏这安河县的官员是个贪得无厌的,又怕朝廷那边知晓影响了政绩,不上报就算了,还一位的镇压百姓,导致了百姓暴乱,又因没有及时处理灾区百姓的疾病而爆发了瘟疫,蔓延开后令百姓死伤无数,安河及附近地区整整发展了五年才缓过来。”蔓野说起前朝安河那一场令人闻声色变的瘟疫,很是感慨,这哪是天灾,分明是人祸。

“而如果有个好的官员带领,纵容是天灾无情,洪水泛滥,也能渡过难关,就像开德七年溧阳爆发的大洪水,来势汹汹,淹没了一个大都城,波及附近好几个地区,光是在大水中失踪死亡的人数就达百万之多,事后瘟疫横行,白骨遍野,然而前朝丞相冯资言和百姓同吃同住,跑遍山川观察地貌,因地制宜开河引流,下名贴仿遍名医,冒天下之大不韪烧毁尸首,最终退了洪水也遏制了瘟疫,提出溧阳民生和未来发展的溧阳二十八条,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水患,而冯资言也因此流传千古。”伟人总是令人倾佩的,提起冯资言,蔓野心中满是激昂,恨不能早生几百年仰望其风采。

“由此可见,天灾纵容可怕,但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人祸。”想起曾经庆隆帝跟她提起的天灾和人祸,那时只认为天灾无情,人祸又能有情到哪儿去呢?

“公子能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所以用人要看准了,可不能因为关系亲厚就任人唯亲。”齐伟难得展开一个笑脸。

“陈府里的事都知道了?”余阳沉声问道。

“嗯,知道,陈知府被杀,伪造遗书之事都传遍黄州了。”

“说说你对此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