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老李,尝尝我从后山采摘的茶叶。只见江枫手法细腻,缓缓从紫砂壶中均匀倒出茶汤,等到刚好距离茶杯中上部位时,一个完整的汉字李出现在杯中。
李济安眼睛又是一亮,好手法。
若没了最近这些肮脏杂事,真应该与他讨教讨教。
老李,最近生意不好做吧?蝗虫的事情闹得百姓的日子过得都很难。江枫换了口吻,对李济安说道。
江枫渐渐对这个朝代有了归属感,也很珍惜身边的朋友,对待这位看起来的面容和煦的中年人释放着自己的善意。
嗯。小郎君,不瞒你说,我的家中是贩卖木材的,百姓都吃不饱,哪有时间建造房子呢?
李济安想到这,不知道怎么的,心中一动,随口说道:现在长安城内谣言四起,都说是当今皇帝的做的不好,惹来的天灾。
哼,什么天灾,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
当今天子兢兢业业,我听闻已经带头表率削减用度,早该翻修的宫殿一拖再拖,换个人只怕未能也能做到如此地步吧。
至于谣言,不过是一些有心人在一旁扇妖风、点阴火。
李济安听到这,差点大喊一声同志,你懂我心里的苦。
到后来,心中平静,又为江枫独特的政治眼光折服。
跟着进来的孙中枢看着李济安对江枫推崇备至,眼中警惕神色更甚,想到这,一抹笑容绽放:小郎君,果然是眼光独到狠辣,不知你可对此次飞蝗的治理有何妙计?
江枫眼光一凛,看向孙中枢,笑容温暖:孙管家谬赞了,乡野小儿没什么见识,上次的篝火治蝗也是从古书中随便翻来的。
丫的,我又没欠你的钱,干嘛这么看着我?
你想知道吗?
我偏不告诉你。
孙中枢呵呵一笑:小郎君太谦虚了,把如此天大的治蝗处理办法归功于古书,少年如此谨慎,太过韬光养晦了。
李济安正在为民间的这些谣言伤脑筋,没有深究两人的对话。
老李,我带你尝一尝一种好东西。江枫一脸神秘的对李济安道。
说着掀开一口大锅,顿时一股香味蔓延到四周。
哦,这是何物?李济安看着锅里呈金黄像夏蝉翅膀的东西一脸好奇。
我为这道吃食取名为:凤凰酥翅。
迟并州不愧是一个吃货,一下子就抓住重点,一脸便秘:小郎君,你不会告诉我,这是用飞蝗的翅膀做得吧?
然也。
李济安脸色微变,看着周围集聚不少的难民,艰难开口道:小郎君,若是农庄余粮不多,不必硬撑,就暂停布施吧?
老李,你把我当什么人了,这东西当然可以吃了。
孙中枢一脸幸灾乐祸:小郎君,就算是你说飞蝗的肚子能吃,我们也就信了,可是你拿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骗难民,这么做确实有些不地道了。
江枫一脸严肃:老李,你问我,应对蝗虫有何解决办法,除了篝火诱捕,农药杀幼虫,我还有最后一件事没有告诉你,它的威力惊人,本不应该存在于这个时代,它的出现可能会颠覆这个朝代。
李济安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看到这么严肃的江枫,当下非常好奇,认真聆听。
舆论。
舆论?那是何物?吃的吗?应对飞蝗的方法吗?
简单解释就是通过上位者实施影响,发酵事件,比如说,我们大唐的皇帝在一次重大朝会时,亲自吃下蝗虫,并且是当着天下人的面,如此一来,灾情消弭于无形。
李济安从来没有接受过如此超过时代的讯息,虽然在一开始没有人告诉他,他的某一个时刻可能就是实施一个舆论事件的效果,但是他可能做过类似的事情。
所以在一瞬间李济安就想到了事情的关键,通过皇帝在天下人吃蝗虫这件事做表率,那想一想下面的尚书、侍郎、刺史、县令、兵丁等等,一直到最底下的百姓平民将会形成怎样一股风潮。
李济安浑身战栗,止不住想到这所有的势力形成漩涡冲向百姓,人人效仿,那我大唐那时的灾厄定一扫而空。
这一刻,李济安注视着这个容貌清秀,身穿一袭青衫十六七岁的读书人,热泪盈眶。
我大唐,此时的危难将解。
这个年轻人不断给自己带来惊喜,带来希望,李济安心中暗暗下了一个决定。
老李,先别激动,想要消灭蝗虫吗?想的话发挥你的势力吧!你们去努力吧!我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了。努力吧,骚年。江枫知道李济安是一名富贵人,手下有各种势力,所以最后还是说出了这件解决办法。
李济安看着言语古里古怪的少年郎,哭笑不得。
你啊,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