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你能明白吗?
在鲁王世子出发之后,庆王世子增派两万兵力前往酒泉郡。
鲁王世子半道上遇到了军队,心里有些恼火。庆王世子明知他要去找陆琰,竟然不让他顺路带兵过去,明明就是不信任他!亦或是,不想让他掌管兵权!
鲁王世子带着怒气,一路往祁连山赶去。
鲁王世子还没赶到祁连山,酒泉那边开始打起来了。
吐蕃反应迅速,得知河西走廊被大周军队夺回后,立马调兵攻打祁连山。
还好李将军与陆琰早已商量好了应对计策,所以守到了援军出现。
鲁王世子比庆王世子派往祁连山的远郡慢了好几日。
来到酒泉郡,鲁王世子立马奔去见陆琰。
休养了半个月,陆琰的身子已经好多了。吃补品太多,这两天还流鼻血了。
“阿翁!”
见到陆琰,鲁王世子眼红了,目光含泪地望着陆琰,朝陆琰奔来,直接跪下。
陆琰笑着说道:“你这孩子,朕没有大碍。不过是受了一些小伤。”
鲁王世子声音哽咽地问道:“阿翁竟然以身涉险,岂能如此!得知你受伤的消息,我心里有多担忧!”
陆琰朝他招手。
鲁王世子跪着来到陆琰的身边。
陆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头,对他说道:“朕没事。让你们担心了。易儿怎么样?你不是不愿意来军中吗?怎么会突然跑来这里?”
见陆琰如此关心庆王世子,鲁王世子心里莫名生气,他声音沉闷地说道:“阿翁离京之后,我就后悔了。我错了,不应该因为私人恩怨而不听阿翁的命令。”
若是他当时听从陆琰的话,前往秦州与庆王世子商量陆琰的作战计划,也许陆琰就不会御驾亲征了。
得知陆琰受伤的消息后,鲁王世子虽然嘴上怨恨庆王世子,其实心里更怨恨自己。多次后悔当时自己没有听从陆琰的话,才会导致陆琰受伤。这段时间,鲁王世子心里备受煎熬,很难受。
如今见到陆琰,看到陆琰没有大碍,鲁王世子松了口气,心里才好受一些。
陆琰笑着说道:“朕犯下的错,当然由朕来弥补。丢失的土地,要亲自夺回来。你跟易儿没有吵架吧?听说你们两人关系不好,你们两是怎么回事?”
鲁王世子低着头,缄默不语。
陆琰叹了口气。
鲁王世子抬眼看向陆琰,低声说道:“小时候我跟陆易关系很好。因为我阿娘在生我的时候难产去世,所以庆王妃对我很好。我也很喜欢庆王妃。但是因为我们二人贪玩,害死了她……”
陆琰愕然,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涉及到庆王妃!
提起旧事,鲁王世子一脸黯然。
陆琰没有追问下去,他对鲁王世子说道:“喝杯水吧!”
鲁王世子垂眸盯着自己的双手,他缓缓说道:“或许这件事其他人都不记得了,但是却是我心中的一根刺。那一年我十岁,陆易九岁。当时我们参加冬狩活动。我跟陆易刚刚学会骑马,两人争强好斗,很喜欢比试。于是,我们就比赛骑马。也许是从小没有阿娘的缘故,我特别亲近庆王妃,甚至偷偷的将她当成了亲娘。所以,什么事我都喜欢跟陆易比,然后博得庆王妃的称赞。”
说到这里,鲁王世子呼了口气,声音低沉地说道:“那一次与往常一样,我们两人让庆王妃当裁判,看着我们比赛。没想到陆易的马出了问题,跑到一半突然发疯了。庆王妃当时慌了,她让身边的仆人跑来帮忙,可是都没人追得上那匹疯马。那匹疯马载着陆易一路奔进林子里。庆王妃见仆人都摔倒了,她只能亲自追赶。骑着我的马,带着我一起去追陆易那匹马。结果……”
鲁王世子沉默起来。
陆琰没有说话,伸出手拍了拍鲁王世子的后边。
鲁王世子声音哽咽地说道:“结果、结果我们追到了。但是陆易却被摔下了马,掉到了结冰的湖里。好在庆王妃与我追过来了,在我们联手将陆易拉上来的时候,冰层裂开了,庆王妃跟我掉进了水里。当时庆王妃让陆易骑马回去叫人帮忙。可是、可是他却不敢骑马!他一路哆嗦,小跑着离开。等他带人回来救我们的时候,庆王妃已经快不行了。那时候,她拖着我,不让我掉到水里。我们被救上来的时候,她死死地抱着我,手都僵硬了……”
说到最后,鲁王世子流出了泪水,他声音颤抖地说道:“庆王妃还没回到营帐,她就、她就……”
每当回想起这件事,鲁王世子心里很怨恨庆王世子。他总是在想,若是当年庆王世子是骑马回去,也许就能早些把人带来救他们。也许庆王妃就不会死了……
其实鲁王世子也在怨恨当年的自己。若是当年他没有跟庆王世子比试,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件事。也许他们不比试,庆王世子的马就不会疯。庆王世子也不会先掉进冰水里。而他跟庆王妃就不用去救庆王世子。不救庆王世子,庆王妃就不会有事……
然而一切只能悔恨,除了悔恨,他改变不了什么。
陆琰听完,他伸手揽着鲁王世子的肩头,对他说道:“我知道你将庆王妃当成了最重要的人,所以你才会如此在意她。但是与你相比,易儿更在意庆王妃。那毕竟是他的亲娘。他的亲娘为了救他,最后付出了生命。他心里要承受的痛苦,不比你少。而从庆王妃的角度,她是不会怪你们的。能够救出自己的孩子,能够救出你。庆王妃一定觉得,这样做很值得。哪怕是牺牲她,她也没有怨言。若是她在天有灵,一定不希望看到你们两人因为这件事反目成仇。她希望你们快快乐乐的,友好相处,而不是变成仇人。”
鲁王世子低着头,沉默不语,泪水滴落到他的手背上。
陆琰告诉他:“其实朕这次受伤,是为了救人。”
鲁王世子怔然,他抬头看向陆琰。
陆琰缓缓说道:“在朕被抓丁之后,认识了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叫元夕,当时他还没到十四岁,因为长得高被抓丁了。而朕因为忘记了从前的事情,所以一片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上还有没有亲人。所以朕将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朋友来照顾。朕答应过保护这个孩子,可惜因为路上病重,与他们分开了。后来,朕回到京城,去了军中,一直找不到他。直到率军攻到祁连山,才与他再次相逢。这孩子帮了朕的忙,与朕一起行事。吐蕃大败后,敌军逃命的时候遇到了我们。关键时候他握不住刀,险些被砍伤。朕当时替他挡下了这一刀。”
鲁王世子一脸不敢置信地盯着陆琰。
陆琰笑着说道:“朕没有后悔当时的选择。朕也没有怪这孩子当时胆气不足。因为朕知道,面对危险的时候,人多少都会有胆怯心理。朕其实心里有些后怕。若是朕这次挺不过来,这孩子肯定要自责一辈子。其他人肯定会怪罪他。因为心里放不下,所以朕昏迷的时候,有一个意念一直支撑着朕。逼朕一定要醒过来。一想到若是元夕因为愧疚自责而想不开,亦或是其他人怪罪元夕,要杀了他。那朕岂不是白牺牲了。所以,朕最后凭着这个意识挺了过来。”
鲁王世子怔怔地看着陆琰。嘴巴微微张开,欲言又止,哑然无措。
陆琰语速缓慢地说道:“朕一点都不后悔当时替他挡下了这一刀。所以,朕能知道庆王妃当时的想法。庆王妃并不会责怪你们两个孩子。你能明白吗?”
鲁王世子哭着点头,呜咽地回应道:“我、我知道了……”
陆琰告诉他:“好了,写封信给易儿吧。两个人日后好好相处,别僵着了。”
鲁王世子一直在点头,不停地擦眼泪。
等情绪好一些后,鲁王世子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一件事,鲁王世子转身回到内室,将那封信拿出来,递给陆琰,声音沙哑地说道:“阿翁,这是我出发前陆易让人给我的。他让我转交给李将军。”
陆琰挑眉说道:“朕是李将军吗?”
鲁王世子愣住了,他呆呆地摇头。
陆琰笑着对他说道:“去找李将军吧!”
鲁王世子点头,他呼了口气,转身离开。
李将军正忙着对抗吐蕃,没有回到城内。
鲁王世子见不到李将军,只能暂时找间屋子休息。
一觉睡到天黑,醒来之后,鲁王世子过来找陆琰。
在门口遇到了一个女子。
鲁王世子打量着大宛公主,他出声问道:“你是何人?”
大宛公主笑着说道:“你一定是鲁王世子吧!听说鲁王世子来了。我是大宛公主,来给大周陛下送晚膳的。”
鲁王世子皱着眉头,警惕地问道:“西域诸国的王子与公主早就离开大周了,为何你还在这里?”
见鲁王世子在猜疑她,大宛公主有些不高兴,她语气冷淡地说道:“我本来是想回国的,可是半道上遇到了大周陛下。是我帮助了大周陛下顺利进酒泉,所以大周军队才能成功夺回酒泉。若是鲁王世子不相信,可以亲口问大周陛下。”
鲁王世子点头,转身进屋。
大宛公主站在他的身后,做了个鬼脸,端着晚膳进屋。
“阿翁。”
鲁王世子见陆琰正在看地图,他出声问道:“阿翁在想什么?”
陆琰转头,正准备回答鲁王世子。
这时候,大宛公主进来了。她笑着叫道:“陆阿翁!我给你送晚膳了!吃了晚膳要好好休息哦!不能操劳!”
陆琰笑着望向大宛公主:“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