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膳(1 / 2)

嫁给你叔(重生) Miang 1869 字 2020-10-20

“大小姐,三小姐,老夫人请你们进去坐。”

通传的婆子一边说,一边将杏色的丝帘卷起,请二位小姐进门去。

阮静漪点头,提起裙摆,跨入了宝寿堂内。

檀香隐隐,晨光穿透薄薄窗纸,将窗棂上的松鹤纹映得浅浅发亮。早膳已布好了,锦桌上设着两幅碗筷,一盅细粥,令附药泥馒头,豆黄卷等小碟。

桌后的主位上,正坐着阮老夫人。她近六十的年纪,鬓发掺着白色,但却挽得齐整。虽说只是见孙女,却照旧佩着一抹水头极好的绿玉耳坠,整个人精神勃发,看着就是个极有本事的老太太。

“早前不知道秋嬛要来,少备了一副碗筷。”阮老夫人手执茶盏,慢条斯理地掴着茶沫子,“阿芳,赶紧多添一副来。”

芳嬷嬷得命,连忙将碗筷添上,又将锦凳拉出来:“二位小姐请坐。”

阮静漪在老夫人的左侧坐下了,很客气地说:“芳嬷嬷,我这不需要伺候,你去祖母身边吧。”

闻言,阮老夫人笑起来:“天天都来的,怎么今天这么客气了?”

阮静漪只笑一笑,并不答话。

静漪生母早逝,阮老夫人怜惜静漪,便将她放在膝下,亲手养大。祖孙二人,感情极好。时至今日,已死过一回的静漪仍能清楚记得幼时阮老夫人把着自己的手教自己弹琴的模样。

“琴需静心,你若是沉不下心来,总是毛毛躁躁的,那就势必弹不好琴了。”

除了教导她弹琴识字,老夫人在生活上也待她极为亲厚。不仅时时给她银两补贴,更是在宝寿堂的暖阁内专门给她设了一方床榻,时常将她留下来过夜。静漪幼时胆小,总怕鬼怪之说。旁的孩子有母亲可以撒娇,她则待在宝寿堂的暖阁内,听祖母给她讲山川游记的故事。

此外,于生活之事上,阮老夫人也是事事过问,不假他人之手。从穿衣用料,到吃食冷热,俱是极为上心。继母韩氏私底下甚至抱怨道:“桃苑的事,这也不让我管,那也不让我碰,那老太太是怕我会在饭菜里下毒不成?”

韩氏是继室,多少想在人前做出一副与元室之女亲亲热热的模样来。可有阮老夫人拦着,她总没法子将手伸进桃苑来。为此,韩氏颇有怨言。

可怨言再多,韩氏也不敢去拗阮老夫人。不仅仅因为老夫人是长辈,韩氏是晚辈,更因为老夫人的脾气极硬,人也争强好胜,说一不二。要是与她碰上了,那便一定会落个玉石俱损的下场。

“祖母,母亲亲手做了些芙蓉糕,软糯易化,最适合午后闲暇吃用,特地差我送过来。”一道盈盈的嗓音,是阮秋嬛起身行礼,又命身后的丫鬟将糕点送上来。

阮老夫人端起一盏汤,不动声色道:“你母亲有心了。你也是个孝顺的。”

得了夸奖,秋嬛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淡笑着坐下了,这才开始动筷子。她夹了一小团玉兰片,放到老夫人的碗盏中,很是体贴,又说:“祖母,昨天清远伯府的人来家中赏花,很是热闹。可惜祖母身子乏,没能瞧见那副人头攒动的样子。”

阮老夫人拿帕巾擦擦嘴,哼了一声:“热闹归热闹,我可不喜欢清远伯家的老太太。他们家的人,我一概不想见。”

见状,秋嬛似乎有些讪讪,而静漪则暗暗好笑。

昨日清远伯府的贵客到访,阮府人举家迎接,阮家的四个女儿也都打扮的青春俏丽,出来见客。可独独阮老夫人,却声称自己身子累,懒得待客。

秋嬛以为老夫人当真是身子乏,但静漪却知道,老夫人的身体硬朗的很。老夫人之所以不见客,不过是因为她和清远伯府的老太太不对付罢了。

阮老夫人和清远伯府的老太太都是京城出身的,年轻时便相处的不好。她们二人,一个是下嫁到了丹陵,另一个是儿子被封到了丹陵。本就关系不好的二人,等年纪大了,竟然又在丹陵重逢了,那自然是能不见就不见,省得小辈闹得尴尬。

也正是因此,前世,静漪死活要嫁给清远伯府的段齐彦时,阮老夫人才会气得心疾复发,此后身体境况一转而下,越趋羸弱。

老夫人便是老夫人,早就看透了段齐彦对静漪并无珍爱之意。只可惜那时的静漪,被自己的一腔热情蒙蔽了双眼,誓要将这南墙撞碎,平白搭上了自己的大好人生。

秋嬛不知悉阮老夫人与清远伯府老太太不对付的事,一个不小心便拍到了马腿,着实好笑。

但秋嬛从来是个有主意的人,不过眨眼的功夫,她便恢复了一副柔和婉转的模样,道:“那真是可惜了。祖母不知道,大姐姐见了伯府的段小公子,人有多高兴呢。”

闻言,阮静漪握着筷子的手一顿。

秋嬛总是如此,看似温婉纤高,不染俗世;但她的心底,城府却深得很。一言一行,仿佛都经过了精巧的设计,势必能为她带来好处。也不知是天生如此,还是韩氏教导所致。

秋嬛说她见了段齐彦便高兴,这不就是在给祖母上眼药,要祖母成全自个儿与段齐彦?

静漪抬头扫一眼阮秋嬛,唇角慢慢地勾了起来。

坐在静漪对面的阮秋嬛,身着一袭浅杏色撒花百褶裙,用色素净,衬得秀雅面孔愈显清丽瓷白。她的容貌像韩氏,纤柔清冷,像是一朵无声静开的白栀子,沾着霜、含着露,男子瞧着她,极易萌生出怜爱之情,又苦于不能伸手摘取天上的月,因此止步不前,踌躇不已。

按理说,秋嬛出身不错,容貌又好,才名远播,没什么缺失的,只需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便好。前世的静漪也是这样觉得的,因此与秋嬛推心置腹,把她当做能同甘共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