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处理碎玉事件,副作用最小的做法,是原谅他。
因为魔修的威胁已经不再,和平计划已经成功,碎玉没有动机再作恶。现在,这个强大的天下第二人,显然已回到了匡扶正道的立场,他活着,比死了有用。
若一定要治罪,那么,第二合适的做法,则是不要向公众公布他的罪行,直接悄悄的做掉。
比如,既然碎玉在碧血原大战中受伤不轻,那直接让他“伤重不治”就可以了。
让碎玉以牺牲者的身份死去,在历史上保留一席英名,也算是顾全了他对圣女的一腔深情。
但是,霁天璇没有选择这么做。
她不愿意歪曲历史,她不对民众颠倒黑白。
同时,她又仁慈而得体的,有意略过了对碎玉谋害天道的问责。
因为,这只是一件未遂的预谋,而且,辰渊这个最有权声讨的受害者,对他并没有任何仇恨和报复的意愿,所以,这一件没造成恶果的罪行,和事实发生的蛮族屠城,有本质的区别。
——在可以宽恕罪人的地方,霁天璇选择了宽恕。
另外……她还变得,如此细腻体贴。
辰渊感受着霁天璇正给自己梳头发的指尖,其上的柔软与温度,简直令人着迷。
除了悄悄做掉之外,处理碎玉事件第三合适的做法,就是由辰渊以天道的名义,亲自降罪。
世人不了解真仙的奥秘,不会揣测辰渊和碎玉的情谊,辰渊也不是碎玉所犯罪行的“既得利益者”,所以,由辰渊动手,不会像霁天璇去做那样,让人质疑他太过冷酷。人们只会赞美天道的公正,慑服于他的威严。
但是,霁天璇知道辰渊与真仙的情谊,此时,她更亲眼看到了他为碎玉的沦落,如此的悲伤不忍,所以,她贴心的,直接绕过了他这个选项,只打算,自己一个人去解决。
然而,辰渊真正想让霁天璇成长的地方,想让她拥有的,正常人的七情六欲,情与爱,还有,偏心与冲动的能力。
她似乎,还是一点都没有进步。
当碎玉还是清白的好人时,她舍身帮助他。与李拂缨斗法那日,霁天璇奋勇救下碎玉的壮举,辰渊知道。
但是,当碎玉不再是好人了,她竟立刻收起所有的善意,仿佛他是一个她从来不认识的陌生人。她毫不犹豫的,坚决要他死。
——她还是那个,绝对理智,无私无情的怪物。
“……阿霁,你这样,让我怎么放心走啊。”
辰渊感到喉间满是血腥,心痛如绞。
“……阿霁。”
闭目休息许久,待疼痛终于稍缓,辰渊直接问了:
“碎玉待你那样好,他就要死了,你竟一点也不悲伤吗?”
霁天璇回答:“他罪孽深重,死是应有的下场,我为什么要悲伤?”
辰渊:“……我对你说过,与碎玉相处,是你悟道的机缘,你还记得吗?你对此怎样理解?”
霁天璇答道:“你希望我体悟人间情爱,希望我学会感念人心。”
——本来,霁天璇是不理解辰渊的意图的。但是,斗法那日,李拂缨痛斥她“把我们当成推动历史的棋子,不尊重我们的仇恨”的一席话,给了她不少启发。
霁天璇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在有些人心里,自己竟是冷酷无情,丧失人性的形象。那时起,她就明白了那“悟道机缘”的涵义。
“但是你们错了,我从来不曾丧失人性。”
霁天璇立即反驳道:
“我理解并尊重碎玉对我的真心,碧血原上,我是如何激励万众,你也亲眼看见。
——我只是深知,没有任何儿女私情,能比苍生与道义更重要。”
霁天璇说得很有道理,辰渊竟一时无言以对。
又沉默良久以后,辰渊终于开始做最后的尝试。
他终于问出了那个,最尖锐的问题:
“阿霁,如果……犯下这些罪行的,不是碎玉,而是……
天启。
你,又会怎样对待?”
作者有话要说:1碎玉的罪行和动机,详见2-33
2目前,霁天璇是因为辰渊觉醒了一些共情能力,但感情功能仍然还是没长成的
以下作者吐槽
空行
空行
空行
空行
空行
空行
3蛮族入侵事件中,为什么霁天璇只对碎玉一个人追责,而不计较李拂缨和啸日等,是因为,碎玉属于“文明世界”,他知晓并接受其规则,所以对他而言,屠城就是死罪。但李拂缨,啸日等人属于蛮族,在蛮族的文化和“国情”中,屠城是正常甚至必要的行为,所以他们需要的是教化,而不是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