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编剧09(2 / 2)

远隔重洋,隔不住陈未艾对祖国的思念——那里有她拼命想要逃离的家庭,却也有真心待她的哥哥。更何况,大洋彼岸的e国并非桃源乐土。在这样一个时代,没有谁能够置身世外。

陈方兴的信件越来越少,陈未艾寄给他的信渐渐有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她只知道哥哥在做很重要的事,为了她的安危而对她保密。

她终究要回到故土。

陈未艾拒绝了年轻而有才华的教授的求婚,乘上了返回祖国的远洋渡轮。

“你还记得我们名字的含义吗?”

“我记得,哥哥。方兴未艾,一旦开始了,就不会停止。”

“是的,我们的事业也正是如此——一旦开始了,就不会停止!”

陈未艾终于明白了她哥哥所献身的事业,那是她所认知的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她愈发地崇敬她的兄长,加入了他的行列,而陈方兴却遽然遭遇了死亡的威胁!

在生死一线的关头,陈未艾毅然选择代替兄长赴死。她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对于这个四处倾颓崩塌的时代无济于事。真正能挽救这个时代的,是她的哥哥,以及像她哥哥一样深怀信念的一群人。

“我不是什么深明大义的志士……我只是做出了我认为最好的选择。”

陈未艾最后留恋地看了他一眼。

“你要活下去,哥哥。”

大雪纷纷扬扬,遮蔽了万家灯火。又是新的一年到来了。显赫的人家彻夜不眠,江潮打湿他们彩色的玻璃窗;贫困的家庭在寒夜中瑟瑟发抖,烦忧新一岁的战火和更加艰难的生计。战场上的野火还在烧,军营中的将士借着一杯薄酒洒尽男儿泪,游子独行在自古存在的荒郊野径上。

陈方兴是这人群中唯一的异类。在迎接新年的欢乐氛围中,他独自一人坐在江边石阶上,凝视着黑沉如深渊而不停翻涌的江水。

整部戏的最后,是陈方兴的一段内心独白。

“……我的思维飞出去了。我想起小时候院子里的红蜻蜓,想起私塾先生眉心的红痣,想起喧天的锣鼓,想起大洋彼岸达芬奇的绘画与罗丹的雕刻。我又想起数千年之前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辩论,想起尼采在沉醉与迷狂中与酒神对饮,仿佛我曾亲眼目睹。他们谈论生,更谈论死。他们设想了人生前死后的种种可能,可谁也没有想到,世界有一天竟会变成这般模样!”

“我要活下去。我要带着未艾的那一份,活下去。”

“——是的,我要走了!出发去更远的地方,去做更多的事。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注)

灯光暗下,说书先生再次登场。他轻轻摇着折扇,目光穿透百年,看向台下观众。

“……我再次见到陈方兴的时候,是在许多年后的一个秋天。和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相比,他老了很多,眼角长出了皱纹,鬓间生出了白发。可他的眼神依然是亮的,像雪,像雄鹰,像一束黑夜里的光——”

“那是一双永远年轻的眼睛。”

直到掌声轰然响起,贺薇还怔怔地坐在那里。她麻木地伸手接过闺蜜递来的纸巾,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然泪流满面。

“呜呜呜太好看了,妹妹好惨,哥哥也好惨他们怎么都这么惨……但是好像,又没有办法。”贺薇一边抽泣一边说,“这个票价太值了,我一定要去微博当自来水替路总宣传呜呜呜……”

“别哭啦,快把眼泪水擦擦,”闺蜜拍拍她的后背,劝慰道,“你家路总上台了,你不看看?”

“哦,好。”贺薇的妆已然有些花了,赶紧擦干眼泪,很快投入到粉丝状态中,“啊啊啊啊是路总!!”

台上,身为剧团团长的路和同面带微笑,站在演员身边,拿着话筒说:“感谢大家今晚齐聚在这里,共同和我们的方兴、未艾经历了一段他们的人生。”

“当然,今天,我也特别要隆重地向大家介绍,我们‘他山之石’的新成员,也是这场戏的编剧,相信也有细心的朋友注意到了,他就是——双木!”

贺薇激动地攥住闺蜜的手:“啊!是小朋友吗!”

一束白色追光倏然打向观众席,照在正坐在第一排的林慕白身上。

正在用吸管杯喝水的林慕白猝不及防地呛住:“……咳!!!”

路和同,事先完全没打招呼说要cue他上台啊!

作者有话要说:【注】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我尽力编了!!此剧本仅代表作者水平,不代表小林水平哈

以及给大家强烈推荐小林同款吸管杯,快乐喝水,一天八杯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