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头变成了东岳泰山,腹变成了中岳嵩山,左臂变成了南岳衡山,右臂变成了北岳恒山,两脚变成了西岳华山,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泰山作为神话中盘古大神头颅的存在,在人们眼中的尊贵,由此可见一斑。
泰山是何时成了五岳之首的?也许当下还没有办法说的清楚,只知道通过种种文物追溯起源,泰山甚至远在在夏朝之前,便已经是人们争相供奉的神山了。
对于黄河流域生活的人们,泱泱华夏的文明史,更是黄河泛滥的残酷史。黄河虽然被人们尊称为孕育文明的母亲河,却并不是慈母,而是一位脾气暴躁的严母。
泰山作为山东(太行山以东)到海区域内最高的山峰,又毗邻黄河,便是个躲避洪水的好地方。每次黄河严母大发雷霆,泰山就如同慈父般成了周边人们避难的场所。
人们既需要黄河充沛的水源来滋灌文明,又需要泰山的挺拔来躲避洪涝灾害,于是围着泰山两侧,顺理成章的孕育出了齐国与鲁国两个强盛的国家,文化源远流长。
更神奇的是,泰山不同于闻名于后世的明山,作为皇家祭祀与百姓躲避洪涝的圣地,道路自然修的极好。遍布泰山上的村庄,沾着道路顺畅的光,发展的颇有些规模,不似寻常山村贫困。
早在汉武帝时期,当时的济北封王刘宽,就将自己济北国领地内的泰山一带送予了汉武帝,作为皇家祭祀的专属之地,武帝欣然接受,于是设置泰山郡。
说道这济北王刘宽,却也不是个青史留名的神人,只可惜是他的神,是神奇儿不是神圣。
为什么说刘宽是个神人,因为他在父亲刘胡去世之后,就与父亲的王后光与姬妾孝儿,也就是他的两位继母,发生了不伦关系,败坏了皇家名声,传的天下皆知。武皇帝闻言大怒,便派了大鸿胪前去问罪,刘宽羞愧,举刀自刎当场。
武帝感念济北王刘宽赠送泰山之举,仍然厚葬了他,只是把济北国除名,并入了泰山郡里面,于是泰山郡里不止有泰山,还有大片泰山外的土地。
俗话说山高皇帝远,就是山贼的好去处!东汉末年,大贤良师张角自冀州起义,打着黄天当立的旗号,怀着致太平的理想,举兵讨伐暴汉。
青州临近冀州,州内苦不堪言的百姓自然首先响应,而这泰山之中聚集的贼寇,也是趁乱加入,跟着造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