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章 四面楚歌国兴亡 商贾末路今非昔(2 / 2)

烽火圣剑 盾牌座UV 3101 字 2021-01-28

晋王思量半响,还是询问道,“爱妃以为,送给他们哪一州合适?”

“凉州!”王妃不假思索的断然说道。

晋王皱眉道,“凉州,那可是剑阁传承之地,就怕剑阁那群人从中作梗!”

“圣地除了对战魔族之外,不得插手世俗之事,这是十大圣地早年立下的盟约,否则诸国皇室早已掌握在圣地之中,何来今日之局面,十大圣地传承四百年的盟约,就算连城玄机那个老鬼,也不敢轻易违背,剑阁一直对陛下登基从中作梗,陛下岂不正好借助先秦余孽,打压剑阁!”

见晋王犹豫不决,王妃指着桌面上的大汉地图说道,“凉州看似在大汉腹地,实则群山环绕,山脉纵横,人少地稀,乃是贫瘠之地,更何况凉州地势特殊,一旦先秦余孽发展壮大,西北与益州接壤,东晋绝不会袖手旁观,西南则是南州,青州,正好吸引南州叛军,大夏,丘戎诸国联军,又可牵制南山军,西南则可牵制蓝昭,出兵正好对蜀州的唐门构成威胁,正西与汉州接壤,必然能牵制燕国主力,到时候,天下群起攻打凉州,陛下正好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力!”

一阵犹豫之后,晋王再次叹息一声,“大汉圣祖自先秦打下的江山,朕这个不屑子孙,却又拱手送给先秦,愧对列祖列宗啊!”

王妃道,“臣妾自然不能让陛下承担这个卖国求荣的骂名,臣妾愿代陛下走一趟,亲自去见他们!”

晋王取出一面令牌,嘱托道,“这是进入那个地方的令牌,这群人心狠手辣,爱妃务必小心应对!”

大汉乱了,百姓人心惶惶,即便未被战火席卷的京都,也是一片混乱,商户纷纷搬离京都,整个京都的商铺关门了大半!

这一日,杨百万下朝回府,管家连忙上来禀报,“老爷,礼部又来借银子了,请老爷做主!”

“老爷我已经借出去两百万两银子,怎的户部还紧追不放,姜公明究竟想要干什么?”杨百万眉头一皱,自从花费六十万白银,买下了礼部尚书这个官,本以为能够平步青云,却没想到朝局大乱,礼部尚书成了摆设,不但一点实权没有,还要劳心劳力,国库空虚,户部把他当成财神爷,却不知道大汉天下大乱,沧澜江被封,海盐生意泡了汤,没有进项之后,已经让他这个大汉活财神相形见拙。

那管家说道,“老奴也是这般跟户部官员说的,却没想到户部侍郎说我搪塞敷衍,目无朝廷,派人直接绑走了小少爷,老爷不交银子,户部便不放人!”

“这群混蛋王八蛋,敢绑架我的儿子,老爷我这就去找姜公明理论!”

杨百万怒气冲冲的坐轿离去,半路上,杨百万越想越是郁闷,虽然同是朝廷一品大员,姜公明是三朝元老,在益州几十年扎实苦干,被两朝天子同时认可,提拔到了户部尚书,如今更是皇上的左膀右臂,自己却不过是花钱买的官,手无实权,更不被皇帝待见,上任两个月,连御书房都没进过,户部侍郎敢绑架他儿子,必然是皇帝许可,姜公明授意,虽然怒气冲冲,但是此时冷静下来,也知道除了服软拿钱,也别无他法。

花钱买个尚书的官,不过是为了财运亨通,光宗耀祖,如今看来,大汉动荡不安,这个尚书有名无实,反而成了累赘,不由让他萌生退意。

国库空虚,姜公明奉旨名为借钱,实则公然索要,大汉能稳固下来,还钱不知等到猴年马月,大汉亡了,先秦借钱的诸多商户便是榜样!哪一个不是家破人亡。

如今京都的商户走了大半,剩余都是有背景的商户,本以为有礼部尚书的头衔,足以让自己一家高枕无忧,却没想到还是躲不过。

以他纵横商界多年的经验,自然能够看出,大汉朝廷熬不了多久了。

顿时心中打定了主意,救出幼子,官也不必辞了,直接返乡避难去。

来到姜公明府外,递上名次,一个管家迎了出来,杨百万说明来意,那管家道,“我家老爷日理万机,这等小事岂会过问,侍郎大人抓的人,杨大人还是去问问侍郎大人吧!”

这个管家如此傲据,毫不将杨百万放在眼里,杨百万只得悄悄的递上一张银票,“一点茶钱,您老行个方便。”

那管家收下银票,悄悄说道,“朝廷有困难,一些大商家大发国难财,却不图报效朝廷,圣上震怒,下令将那些商户关进了刑部大牢,由张汤大人审理!”

“什么,我儿子落在张汤手里了!”不理会杨百万的惊惧,那管家一转身,便关上了大门。

杨百万又惊又怒,只得坐上轿子,再次来到张汤的府上。

如今张汤高升至刑部尚书,自然搬进了原本杨升庵居住的尚书府,府外门庭若市,却都被拒之门外。

杨百万递上名次,不多时,管家便将杨百万请进府中。

杨百万这才松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尚书虽然有名无实,却也算当朝一品,张汤总要给几分面子,主要张汤肯见他,便有回旋的余地。

一见张汤,见左右无人,杨百万“噗通”一声跪了下去,“下官见过张汤大人!”

张汤露出满意之色,口中却谦逊道,“杨大人快快请起,你我同是当朝一品,辅佐圣天子左右,本官可当不得您这一拜!”

杨百万连忙说道,“下官岂能跟张汤大人相提并论,张大人是经过几十年报效朝廷,经两代圣天子眷顾,一步一步爬到尚书位置,更是陛下的左膀右臂,下官虽然有一品大员之名,却是花钱买来的官,能得张汤大人召见,已是万幸。”

张汤露出一丝自得之色,“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得来的官也好,底层小吏,战战兢兢爬上来的官也罢,还是为国慷慨解囊,捐来的官也罢,都是为朝廷效力,只要忠于大汉,心向朝廷,肯为陛下分忧,何来高低贫贱之分。”

杨百万连忙点头,“张大人所言极是,所以张大人一直都是我辈楷模,只是今日不知有何误会,犬子误入刑部大牢,还请张大人高抬贵手,放了犬子,下官必然感恩戴德!”

张汤道,“杨大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是,如今国库空虚,外忧内患,杨大人刚刚还说忠于圣上,愿意为陛下分忧,知道国库空虚,却不肯慷慨解囊,是何道理?”

杨百万连忙说道,“下官买官,疏通关系,前前后后花了上百万两银子,陛下说国库空虚,下官三次相借两百万两银子,如今实在囊中羞涩,请张汤大人明鉴,下官借给朝廷的两百万两银子,愿意无偿奉送给朝廷,只求张大人放了犬子……”

“胡说,朝廷岂会白白要你的银子,本官跟杨大人直说了吧!如今朝廷急需军饷,没有一百万两银子,别想本官放人,杨大人非要本官撕破脸面吗?”说到此处,张汤变得严厉起来,冷酷的脸色,带着一丝让人心惊胆寒的暴虐之气。

杨百万心中一寒,连忙说道,“下官翻箱倒柜,身上只有这二十万两,已经是下官的全部积蓄了,愿意孝敬张大人,请张大人从中周旋一二!”

张汤接过银子,不等杨百万松一口气,便接着说道,“这些银子,本官会如实转呈陛下,剩余的八十万两,请杨大人尽快凑齐。”

对于张汤而言,让他最迷恋的不是金钱,不是美色,而是权势,滔天的权势,跟杀人时的快感,张汤无后,别人虽然不敢说,但是猜测张汤必有隐疾,猜测毕竟是猜测,只有张汤自己知道,年少之时,本出身与小商贩家庭,父亲倒卖私盐,被官兵追进家中,全家活活打死,自己虽然捡回半条命,却也留下难以治愈的隐疾,变成了跟太监一般的存在。

张汤励精图治,做到这一步,对折磨身穿官服的官吏,都会没来由的畅快淋漓,不能近女色,故而对张汤而言,那些刑部大牢的犯官在自己发明的刑具下,哀嚎惨叫,便成了最大的快感。

张汤心里清楚,当年追随武恩候,本就是为了攀上一棵大树,好延续自己杀人的快感,武恩候一死,让他昼夜难眠,直到攀附上晋王,也就是如今的陛下,才让他心中稍安,却没想到晋王如此不堪,登基不到半年,大汉外忧内患,亡国在即。

大汉一旦亡了,自己的权势没有了,等待自己的,只有死路一条,金钱对他而言,都是身外之物,张汤这一点看的很清楚,所以,张汤从不收受贿赂。

杨百万却再次向张汤跪下,“下官真的已经没有银子了,张大人不信,尽管抄了下官的府宅,查超银两,愿尽数充公。”

“杨大人是一品大员,没有犯案,本官岂有权利抄没杨大人的府宅?”张汤却没有说毫无理由之下,绑架杨百万的儿子与法度不合,接着说道,“一百万两银子,是朝廷的底线,见不到银子,休想让本官放人,谁求情也没有用!”

最后,张汤又加上一句,“杨大人向本官行贿,刚刚那二十万两,算是杨大人交的罚金,就不治你的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