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婵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郁郁寡欢,她闭门不出,食欲也差,每天就靠着慕容神医开的汤药维持着。
段凌霄问过数次,为什么婵儿的反应这么剧烈,已近两个月了,却没有好转的迹象。
他语气不善,甚至质疑起了神医的名号。慕容迁平时高冷,却不敢招惹他,只能解释:“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婵儿……不,嫂子这体质就属于排斥反应比较大的。这种很少见,但是也不会持续太久,差不多三个月的时候就能见好。”
慕容迁马上往后退:“你也别急,我马上开些护胃的汤药,再配着药膳的方子。”
此时的苏婵,正恹恹无力地看着手里的册子,这是若思刚刚送进来的,说是孤儿院那边主管送来的名册,让挑选一些孩子作为第一批入住的人选。
这名册做得仔细,孩子的名字,年龄,画像以及具体情况均一一列出。看起来确实也能打发时间,能一时间忘了那些不痛快的事。
“若香,把我那些炭笔拿过来……”苏婵唤了起来。
这一唤,她马上意识到不对,身旁的若思也反应了过来。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均是愁楚。
若思快步去拿炭笔,轻声细语道:“听说将军请了最好的道长为若香作法了,选的方位与位置都是极好的,下辈子一定会回到夫人身边的。”
“下辈子……”苏婵垂下眼睑:“不,下辈子投个好人家吧,不要为奴为婢了,她是,你也是。”
若思低下头没说话,心里莫名地酸涩了起来,其实她的难过一点也不比夫人少。
她们两人都是段府中的家生子,从小一起长大,性格沉稳的若思与聪明活泼的若香自小关系就好。
她这一阵子还总是梦见她,梦见的她仍不放心夫人,一直叮嘱她好好侍候,还让她帮着照顾爹娘与弟妹……这些事情,她怕说出来让夫人难过,一直没提过。
夫人天天都闷闷不乐,只有看见小姐,才会高兴一点。
小姐虽年纪小,可也知道家里出了事情,每次来这里,都很乖巧,读书给夫人听,还给夫人腹中的孩子讲故事。
若思低头看着夫人手里的炭笔,依稀记得那是若香为夫人做的。那时她总趴在炉灶前挑挑选选,选出合适地包上棉布给夫人用。
每次都把自己弄得跟花猫一样,那姑娘总是这样,对人做事一心一意,没有半点心眼。
若思想着想着,眼睛又湿润了,她怕夫人看见,马上寻了个理由:“夫人,我去看看厨房的小米粥熬好了没。”
在她快要走出门的时候,苏婵问了起来:“将军好久回来?”
“说是傍晚就回,要回来陪夫人吃晚饭的。”若思马上答道。
苏婵想了想又问:“我刚刚在院子里散步,听见院外吵得很,外面怎么了?”
“没什么。”若香快速道:“可能就是一些市井妇人吧,她们惯常吵闹的。”
若香说完后,迅速出了屋子,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并对旁侧的小厮说:“快去通知门口的侍卫,把那些人赶远一些。”
其实,她刚刚撒谎了,门口确实有人在吵闹,但不是什么市井妇人……而是一群书院里的学生,他们也已经闹了许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