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顺便聊起了火锅店的店名,苏婵取了好多现代的以示参考:稻香村、蜀滋味、记忆老灶、小龙坎……
段凌霄也想了几个:水煮江湖、十里香、状元红……
珑烟憋了半天,憋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状元红不错。”
苏婵现在听到状元二字就一肚子火:“这个不行。”
大家一番讨论后,定了水煮江湖,这名字霸气,也上口,字达其意,最好不过了。
第二天,苏婵坐着将军府的马车去了附近的几家铁匠铺,把自己画的图纸一一拿给他们看……画的是鸳鸯锅的样子。
一口铁锅中间隔出一个小锅,这样都可以兼并两种口味了,毕竟这个时代不吃辣的人比较多。
不过这种工艺很复杂,好多铁匠都说做不出来,就算做出来了,也容易漏,两种味道的汤还是会融合在一起。
苏婵连跑了三家,终于找到了一个技艺精湛的白胡子老师傅,他拿起图纸看了半响:“这个没问题,只不过,姑娘你要做多少?这个工艺复杂,只怕会费些功夫。”
苏婵扳着手指算了算:“最少也要一百个。”
“这么多?”老师傅疑心听错了,再次说明道:“这种锅成本不低,做出来一只就得300文,一百个可不是小数目啊!”
苏婵觉得能做出来就很庆幸了,三十两银子倒不算大问题:“师傅,我给你五十两,你赶赶工,半月内尽量做完可好?”
是啊,开业的日子已经托人算好了,就在半月后,工期还真的挺赶的。
老师傅有些头疼:“半月实在紧张,不过姑娘你那么大方,我把我的两个徒弟叫回来,一起做吧。”
苏婵笑了笑,让若思付了三十两的订金,说剩下的完工后再付,并写下了一个简单的字据,这事就算了搞定了。
弄完这个,苏婵又去了趟杂货铺,让他们打三十套红泥小炭炉,这玩意确实比柴火灶的火锅方便,只是成本太高,只能用在包间了。
厨房用具与装修的材料什么的苏婵倒是不用担心,有秦主管盯着,出不了大漏子。
回去的时候,顺便去逛了一圈,秦主管的招聘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秦主管招人也就两个原则,一是亲和力,二是反应力。他解释说做餐饮这一行,太冰冷生硬是不行的,太愚钝也是不行的。
只不过招来的男子居多,女子则极少,一共就那么三四个。这一点苏婵倒是理解,这个时代的人若不是吃不起饭,都不愿意姑娘家出来抛头露面,像苏婵这样做生意的也为数稀少。
苏婵跟秦主管聊了一阵火锅店的筹备情况,主要交代他管好两件事,一是店员的培训工作,二是把账做起来。
两人探讨了许久,彼此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苏婵的意思是将现代的餐饮理念照搬过来,主厨管理厨房,大堂经理主管服务员。而秦主管就相当于总经理,只需要监督两位的工作以及账目,加上主持大局就可以了。
秦主管觉得这方法不错,只是稍有些冒险,毕竟主厨与大堂经理的能力也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