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旁侧站了一溜儿的店小二,男多女少,精神抖擞,他们都在一侧待命,等着中午接待客人。
大厅里摆了十几桌褐色木桌,并以若干绿植隔开。桌子是特订的柴灶,每一桌都有专门的小二服务,烧火、烫菜都负责。
四周就是裸露的青砖墙,上面贴了年画,同样有些斗笠、蓑衣以及农家的小物件装饰着。
天花板上还贴了许多有福禄寿喜字样的簸箕,其间挂了好些红红的大灯笼,纯朴但喜庆。
这时,窝头跑了过来,指着桌下垫了碎花粗布的竹筐问:“娘,那是干啥的?是装小孩子的吗?”
“噗,不是,小婴儿有专门的小背篓啊。这个是装外衣和随身物品的。”苏婵笑着解释起来。
苏婵看完大厅,又去厨房看了看。厨房位于一楼的一侧,十分宽敞明亮。最少有六七十平米,右侧一排灶台,左边的两只大罐子煨着高汤……在曾主厨的建议下,这些高汤都煨成了浓缩型的,这样便于保存,加了水味道就很好了。
中间还有许多熬好的火锅底料,多少底料配多少高汤再加多少水都是有讲究的。
另外还有做酸汤与清汤的部分材料。右侧的炉灶上蒸了若干小吃:包子饺子烧麦等。而左侧的案板一侧,凉菜食材也准备妥当了。墩子也早将菜品洗净处理好装了盘,还细心地在上面布置了萝卜花与薄荷叶子。
大家一切准备妥当,就等着开工了。苏婵看了看没啥问题,就去了二楼与三楼。
二楼的装饰很好,木制屏风加小桌,环成一圈的软垫围着红泥小炉吃火锅,桌上还有南瓜做的装饰灯。每间屋子的墙上还挂着些字画摆设。
三楼的就更高档了一些。房间比二楼的大上一倍,字画与摆设的档次也更高级一些。三楼还有一处特制的茶水水果点心间,有专门的师傅烹饪茶点,房间的服务员也是选的最好的。
自然,每层楼的消费能力也不一样,二楼三楼还有一定的包间费,秦管事说,这也是晏都饭馆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都懂的。
至于定价,他们也商议了一番,苏婵参考了前世的火锅价位,大约也就除酒水之外五十元一人的标准。按现在的价来,一桌六人差不多一两银子的消费。当然,一楼也有免费的糕点凉菜与饮料可喝。
二楼稍贵,每间多加二两的包间费。三楼嘛,就要加五两了,专门用来接待贵客,人家既然愿意来,自然也不会在乎这一星半点。
巡视完之后,也临近正午了,苏婵下楼一看,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因为门外围了几大圈看热闹的人,好些都是跃跃欲进的模样呢!
这个时代开业也是有规矩的。正午时分吉时才会放炮竹,之后客人才能进入,不然就会坏了风水。
秦管事高兴地走了过来:“苏姑娘,好些都是来订桌的,有不少交了订金了,晏都城的贵人也有好些呢。”
说着说着就到了正午,随着噼里啪啦一阵巨响,众人捂住了耳朵,红色的碎纸末儿炸裂开来,翻飞得四处都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火药味儿。
炮竹过后,大家鱼贯而入,纷纷争抢起座位来,好在秦管事早有准备,将人一桌一桌地定好位置,楼上的亲自安排,毕竟今天来的达官贵人也有不少,若是安排得不妥当,只怕要惹来麻烦,
身为老江湖的秦管事,对于这些可是门儿清。大家训练有素地招呼起来,关于点菜上菜已经走了无数次的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