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手牵着手往外奔,彼此相似一笑,都有一种逃出生天的错觉。
窝头问道:“娘,我们去哪里找爹呀?”
苏婵摇头:“去茶馆吧,茶馆是消息最多的地方。”
没错,茶馆的消息虽然真假难辨,但确实属于情报第一线,里面的人鱼杂混杂,什么行业的都有。
两人问着路往茶馆走去,中途窝头说饿了,两人在路旁的小摊上吃了一碗牛肉面。
晏都的牛肉面太让人惊艳了,吃起来很有嚼劲,特别劲道,牛肉也大块大块的,有一股醇正的奶香。
苏婵一直觉得,好牛肉是有奶香味的,煮熟了就闻得出来。
店铺老板又额外端上一碗撒了葱碎的牛肉汤上来,指着桌上的胡椒罐子说:“两位姑娘,胡椒自己加。”
撒了胡椒面的牛肉汤散发着扑鼻的香气,喝上几口身体也暖了起来,大大的驱逐了寒气。
她们出来得早,面摊上没啥客人,苏婵心血来潮询问起来:“老板,请问晏都城有没有一位叫段凌霄的男人啊?”
店老板摇头:“这名字听着很贵气,未曾听过。”
窝头小声地说:“娘,爹肯定会用他的字,不用会真名啦!”
是呀古代人总是会用姓什么,字什么,小名什么这种方式,可是段凌霄一直说自己叫段凌霄,谁也不知道他字什么……
两人吃完牛肉面,继续往茶馆走,一路上又是风又是雪的,初来北方的她们都感觉寒入心扉。
终于,看到了茶馆的大门……这里的商铺营业时间晚,此时刚刚开门,还没什么客人,母女两人进去之后,直接要了一个包间,去了茶馆的二楼。
店小二上了茶水与点心,对她们说:“说书的先生还有半个时辰就来,姑娘若是坐烦了,可以去楼下看看书。”
“好,”苏婵觉得稀奇,她没想到晏都的茶馆都与别处不同,不但规模极大,而且还有免费看书的地方。
她闲来无事,跑下楼去看了看,竟有意外的发现,一楼右侧确实是有一个像小书吧的房间,房间不大,但四面都是书架,罗列了不少书。
她在其中赫然发现了自己写的几本,且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边角也磨得卷了起来,很明显,这些书时常被人传看着。
苏婵有些高兴,与掌柜攀谈了几句,问他为什么在茶馆里开起了书吧。
掌柜侃侃而谈:“我是爱书之人,不瞒姑娘你说,小时候家境还好,跟着先生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家道中落,这学问也就落下了。后来做起了生意,才会有这个想法。”
掌柜想了想又说:“这些书也是半年前才做的,那会儿扬州城引进了活字印刷术,也传来了咱们晏都,书的成本低了,价格也下去了。我干脆买下了许多,放在了楼下。你看,还真引来了不少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