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后,刚子照常去书院了,老乞丐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苏婵和昨天一样,逛逛小菜场,然后绕着书院看了一圈,发现这地方还真是环境不好,宜山宜水的宝地,是能让人心静的地方。
不过关于心静,也有一句话。若是能心静的,在闹市大街上也能静下来。若是心不静的,哪怕你把他绑去森山老林,他都能把山上的树枝抓秃撸了……
苏婵觉得刚子是前者,而秀儿那跳脱的性子是后者。而自己大概属于中间位置吧。
想到这两个弟弟妹妹,她又想到了数月没见的窝头……等这边刚子的事处理完了,她打算去冤魂谷接出孩子。
那里虽然清静,窝头也喜欢,可终究不是长待之地啊。窝头总是要学习,要接触社会,也要拥有正常健康的家庭的。
中午随便吃了一点,又小睡了午觉后,约摸快到傍晚的时候,苏婵拖着黄伯布置了起来。
他们把堂屋的长条屋全都搬到院外,把那些大盒小盒的礼物全都搬了出来。
大部分的礼物份量不重,唯独几盆盆栽和工艺雕刻品又重占地又大,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实在不行还去院外找了个人来帮忙,才算勉强弄了出来。
苏婵摊了摊手:“真不知道当初怎么弄进来的?”
黄伯擦了一把脑门上的汗:“这东西是别人派了四个大汉送过来的……”
有钱人的思维,苏婵不懂……其实说起来,现在的她也算是有钱人了,可是她觉得自己是草根出身,相对朴实,与从前的生活模式相差不大。
终于,书院的人陆续回来了,刚子与老乞丐同时回来的,说是在岔路口正好遇到。
“呵呵,这场热闹,我是绝对不会错过的……”老乞丐瞄了一眼桌上满满当当的美食,心里想着,不想错过的还有这顿饭。
苏婵指挥起来:“快,大家快吃饭,一会儿来人了,忙都忙不过来。”
大家围上桌,开始狼吞虎咽,今天苏婵也做了许多好菜,一只黄焖鸡、蒜香排骨、蒜苗回锅肉还有几样素菜。
饭桌上,苏婵开始安排起来:“一会儿我负责吆喝,刚子负责算账收银子,老黄负责帮忙搬东西,而大师傅嘛……”
老乞丐吹胡子瞪眼:“我啥也不干,我就看看热闹。”
“好,你开心就好。”苏婵也不在意,正要再补充点什么,院外已经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原来,已经有几位书生模样的人陆续来了,他们不敢敲门,也不敢大声嚷嚷,站在门口张望半天了。
“你们是来拍卖的吧?”苏婵热情地招呼起来:“进来吧,院角有长凳,有茶水瓜子,先坐会儿。喏,这是报价牌,每个人一个。”
这些公子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平时哪里坐过长凳,吃过这么廉价的瓜子,喝过这么普通的盖碗茶呀!
可这会儿他们也不敢吱声,默默地相携进了院子,模样乖巧地坐在院旁,其中一个胆大的问了起来:“请问刚子少爷家什么时候开始拍卖呀?”
“不急不急,你们吃饭了吗?要不要来点?”苏婵客气地问。
他们忙不迭地摆手,生怕添了麻烦一下:“我们吃过了吃过了,谢谢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