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小鱼干(2 / 2)

“当然啦,我们罐子的种类也有区别。卖给有钱呢,就好一些;一般人呢,就糙一些。罐子上再刻上咱家招牌,让他们吃完也舍不得仍!”

阮恬恬一副果然翠娘最懂我的表情。

“这布兜也是。”

翠娘嘻嘻笑着,拿起一个布兜,布兜其实就是普通麻布材质,但上面做了扎口,兜上还绣着小鱼。如果福余堂的伙计在场,定能一眼认出,这不是他们自家招牌上的那一条吗!

阮恬恬原本设计这个logo只是随手,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发展竟然还真和鱼有关。

阿珠似懂非懂,又问:“可这样,东西不会卖很贵吗?”

“这是精品装。”这次,是阮恬恬回答。所谓精品,就是东西成本占三成,包装成本占七成,卖给的自然是有钱人。当然,五谷到访讲究通吃,普通的实惠装也会有。

阿珠晕晕乎乎,什么也听不懂。翠娘却哼着小曲,十分高兴。

“明日再去联系一下砖石,说不定年前我们就能动工。”

阮恬恬理想中的厂还是用砖做,但即使已经有了配比,短时间复刻出来红砖也不容易。最后她决定尊重沿海特色,用蛎壳配合着砖石来建造厂房。

至于原料工人则完全不需要担心,旁边盐田正在扩建,她沾个光就把人借到了。

两人又嘻嘻哈哈说了几句,阿珠则也和小舟说着话。阮恬恬留了大家吃饭,觉得一天天充满干劲!

又过两三天,闽城中的酒楼铺子试探性的开门,阮恬恬敲定好了厂房施工事宜。阿罗为表感激,拍胸脯保证亲自帮阮恬恬盯着。阮恬恬笑他,准备为几日后他与阿珠的婚事送上薄礼。

酒楼铺子一开,整座城就好似活过来了一样。茶楼里,人们低声议论着这几日的事,有人状似神秘散布着小道消息,有人则不动声色在一旁探听。顾云部署下去的那些人如水珠入海,融进寻常百姓家。不过半日,这场变动就有了个名字。

“氏族之祸”。

既已是祸,谁对谁错自然一目了然。冬月的最后一天,陈贺松带人手捧半米高的木盒,将陈家百年基产全部归于府衙。整个闽州哗然,不知多少人惊掉了眼珠子。

半米,全是陈家的田契地契,然而堆在府衙里有关陈家的罪状,却要比半米还高!

罄竹难书。

这是闽城数百年来最震荡的时期,顾云的尚方宝剑悬挂在府衙中,日日都有官老爷被革。整个闽城仿若一个庞大而腐朽的机器,被能工巧匠一点点替换着零件血液。顾云忙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