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商路(1 / 2)

171商路

今天我家有事,找你借点钱,过几日还钱时搭上几枚鸡蛋,聊表谢意。遇上不熟的不想借,事主咬咬牙,便约定好过几日多还几枚铜钱。

借贷的雏形本就源于民间,只是以大启如今的情况,还没人把这当门生意,“概念”便也不明显。

阮恬恬三言两语解释过,顾云便明白了,这事好也不好,被有心的人利用起来,恐怕还会生事端。

对此,阮恬恬深表同意:“然而以官家行事,不收利息,应该不会……有什么吧?”

顾云沉吟良久,如今昭通城现况,确乎也没有更好的法。

三言两语,这事便定了下来。翌日顾云列了章程,奏书传回上京,阮恬恬也找好了人,一众亲随轰轰烈烈便开干!

贴榜这日,阮恬恬和顾云在旁边的茶楼里盯了半晌,都觉得这事有戏。果不其然,第二天总督衙刚开大门,热火朝天的百姓便一涌而进!

顾云没来之前,这昭通一直由一位姓钱的主薄打理。昭通地理位置特殊,诸事多仰仗左西军。钱主薄年近半百,兢兢业业处理文书,这么些年虽没有出过什么岔子,但也无甚丰功伟绩。

此时看着汹涌而来的人,又想起昨日顾大人所说的那些话,胸中澎湃不已。

昭通,这是有出路了啊!

当日,钱主薄按着照身帖发了一百张“号码牌”,接下来的几日里,刘启之手下的兵走访了这一百户,选出了其中最需要帮扶的五十户签了契书,写明从总督衙借去十两银子,从糖车建好之日起,三个月内还清这十两银子。

五百两银子,对总督衙来说不算什么。但阮恬恬还需搞定一件事——这些红糖的出路。

昭通地处偏僻,要想运送货物出去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要是找寻常商队,其中所耗费的银两怕是比这些红糖本身还要昂贵一些。西南五城,最偏远的便是昭通,紧接着是博朗。博朗之外,另有熹州、盛源、归梧三城。其中归梧最靠近中原地区,连接南方与北境,乃西南一大枢纽。

来昭通的时候,阮恬恬曾路过归梧,如若她要在整个大启境内发展物流,归梧也定是重要的一个地点。

从她有制糖这个想法开始,就给唐大刀去了信。想来这些日子,也该有回音了。

进入十一月,西南的雨便如同贺夏萤所说的那样,时不时来上一两场,已然不会如同先前那样下个不停。左西的将士终于趁着这个空,将兰江旁的堤坝修筑完毕,回了昭通城。而老葛和苟三也趁着天公作美,领着报名而来的匠人们制作糖车。

半个月内,这糖车便做好了四五台。那些得了糖车的人家各个添了喜色,去总督衙由顾府的厨娘伙夫们教导制糖之法。

原本的大启,无论是制作糖车还是造糖之术,都是各家不传之秘。阮恬恬将之公之于众,不知得了多少人心。

原本人人都念叨顾大人的好,此刻阮娘子的风头却隐隐压在顾云之上。昭通的话题终于不止围绕着将军府和左西军转了,贺春明喜滋滋的同时又带着几分惆怅。

总督府的殿中暖着酒,隔壁将军府亲兵帮忙搭得烧烤炉正慢悠悠燃着,肥嫩的鲜肉滴答着油浇到炭火上,响起呲啦的声音。

贺春明举杯,笑得傻兮兮:“还是顾夫人有办法啊!我从小在昭通城长大,就没见过大家这么热火朝天的干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