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顾云穿着酒红的官袍,在阳光下发着光。
七月初,老葛和苟三拖家带口,总算抵达了上京。老朋友前来帮忙,阮恬恬高兴疯了,立刻京中最好的酒楼摆了一桌,招待这二位匠人。
老葛和苟三见到东家,也是激动得说不出话,几人喝了一壶茶,才开始谈论最近的事。
首先是李春花。
春花姐的五谷到访在云中城越做越好,她收留了很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家中待下去的女性,给她们了一个避难所,让她们可以自己赚钱生存在这世间。云中城饱和后,他们又开始往周围城镇扩散,如今慎北、广宁这些城池都有了五谷到访的店面。
五谷到访的盈利不仅够开新店,甚至负担了大半年福余堂北境的开支,如今福余堂在北境已有十条固定商路,逐渐开始盈利。
而春花姐,也终于将德柱接到了身边,带着儿子风风火火。
其次是新任知府桑若羽。
当初太子以云中城为试点推行新式农具,桑若羽亲至此处待了将近一年,破除所有阻力发展灌溉,又借阮恬恬《稻策》之力强制要求全民科学种田。今年夏天,云中城外良田万顷。别的地方因为干旱而产量减少,云中城那些稻苗却比往年长得更好一些!
老葛和苟三离开时,众人们只等着丰收收割。
原本因为桑若羽那张俊脸而倾倒的人们,如今更是因为他这个人。北境云中城,桑若羽的名字比什么都好使。
最后则是流民们。
老崔家的孩子吱吱呀呀,长得胖乎乎的。崔家娘子天天在他耳边唤着禾丰,仿佛要把阮恬恬取得这个名字嵌入小孩骨子里一样。而禾苗的丰收带给了大家更好的生活,除此之外,砖厂也为他们增添收益。
这些流民在生死存亡之际得阮恬恬收留,教会了他们生存的方法。他们也更加感恩感激,桑若羽在推行《稻策》的时候,不少人都主动前去帮忙。这点完全是阮恬恬没料到的,善意一传十十传百,砖厂也开始收留一些无家漂泊的人。
只要你肯用自己的双手踏踏实实干,你就能活在这个世上。
大家教孩子读书,保护女人,照顾老人,东村的那一小片地,在无数人眼里都是“桃花源”。阮恬恬小院也被打理的很好,茉莉花开了一茬又一茬,老葛还小心翼翼拿出了一束风干的花。
花干也带着香味。
当天阮恬恬很高兴,晚上回家还抱着顾云呱唧呱唧说个不停。顾云见她难得开心,开了去年的青梅酒,又摆上几盘阮恬恬最爱的冰镇西瓜,伺候娘子有吃有喝。
来了上京之后,生活确实变好了。以前在云中城不容易吃到的东西,如今挥挥手便有人送来。
阮恬恬是个闲不住的人,工部造办处对于弩器的制作并不顺利。闲了几天之后,阮恬恬便和老葛与苟三开始琢磨。因着这玩意敏感,他们便只能在小院里偷偷搞。也亏得现在是顾云天天带人抄别人家,不然有人闯进顾府,他们家恐怕都要被抄了。
老葛苟三对于这事倒不怎么敏感,反正东家说啥,咱家跟着干呗!
亲自动手的感觉很好,阮恬恬仿佛又回到了当初为了果腹不眠不休烧砖的时候。一次次的尝试调整,他们所制作的弩器终于有了雏形!阮恬恬得意洋洋,把玩着小弩对顾云道:“怎么样?我比你那些工部的同僚厉害得多吧!”
顾云刮她鼻子,赞美之词毫不吝啬地丢在阮恬恬身上。
数据被送到了造办处,瓶颈了几天的崔瑞丰眼前一亮,拍着大腿说了几遍妙!他左瞧右瞧实在觉得这些不可能是顾云做出来的,便试探问道:“顾大人,这些数据得来不易。在下对此十分钦佩,若有机会,可否与匠人一见?”
顾云面不改色:“何来匠人?”
崔瑞丰只能尴尬笑笑,不再试探。
阮恬恬的弩器虽然做好了,但是射程却一直很糟糕,用起来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最后还是木匠出身的苟三试了多种木材,找到了最合适的那款。他们把弩翼使用柔木,在柔木下面加竹片。弩弦以苎麻绳为骨,上面缠鹅翎,再涂上黄蜡。那几天,阮恬恬娇嫩的手都被磨出了血泡。
顾云看见心疼不已,帮阮恬恬挑破水泡慢慢上药。阮恬恬却不觉得疼,全部的心思都在自己的弩器上。
“明日便可大功告成,”她兴致勃勃道:“我们一起找个地方试试?”
顾云看她,微光下的小娘子发着光。他忍不住笑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