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它尽心多少,它就回馈你多少。”
老李憨厚的笑,远边摘完草的崔家汉子提了个竹篓,里面装了两条肥嫩的黄鱼,以及田螺龙虾黄鳝若干,踩着水走过来:“东家,这都是我们专门挑出来的!”
“有东家在,咱们家的鸭啊鹅啊都长得壮硕,连鸡也比其他家的大一圈呢!”
众人开始无脑吹,阮恬恬哭笑不得:“鱼和黄鳝帮我送回去,其他的你们拿去吃。”
阮恬恬以前在南方住过一段时间,小暑的时候苏州城里会全城出动吃“三黄”,即黄鱼、黄鳝、黄酒。黄鱼是海鱼,黄酒也没有,阮恬恬打算做做黄鳝,也算小暑的仪式感。
七月仲夏,天气几乎到了最热的时候。阮恬恬指挥着刘启之杀了黄鳝,处理掉头和骨头,将头扔去喂庙屋的狸花猫,拿骨头去熬汤。
这骨汤清热解毒,夏日食来正好下火。剩下的肉阮恬恬则切成小段,加了淀粉,用葱姜蒜煸香,又加油盐酱醋红烧。阮恬恬手艺极好,对火候的掌握几乎到了极致,稍看颜色就能辨别出程度。
鳝段无刺,得到了昶儿和唐宝的一致好评。时隔数日终于吃到了家里饭,阮恬恬也幸福的吃了一碗半。
等晚上,阮恬恬拿出了窖中的青梅露,给自己母娘和孩子们调了青梅汁喝,顾云则开了玫瑰酒,和刘启之与罗二对饮。
休息了一日后,阮恬恬这才去了云中城。赵锅头已经聚集齐了人,阮恬恬亲自给大家发了预先支付的行脚钱,又把大家的名册一一记录。而顾云那边也弄来了北境十三城的通关路引,赵锅头表情当即就有些不对。
办手续的时候顾云私下与他说了什么,等赵锅头从府衙回来,态度明显有了变化。
几个侍卫不动声色的顶了缺得那些武夫,琥珀坊的胡人娇娘也不见了踪影。
当然,明面上这支商队还是行商为主的,赵锅头在云中城采买了丝绸瓷器茶叶等东西,阮恬恬则托他多带点香料种子回来,还画了好几种作物的图示给他。
就是那图画得抽象,不知道赵锅头能不能看懂了。
送别了商队,唐大刀也做好了决定。
“东家,我还是想出去看看。”
阮恬恬这次没再拒绝,从广宁城回来后她和唐大刀谈了很多。唐大刀对这条尚未形成的运输网络很感兴趣,想先探探路。
“李娘子如今可独当一面,负责两家店铺毫无问题。账目上她略微吃力,但城北的小武是个老实孩子,我带了他一阵,完全可以上手。”
“家里这边,崔娘子已经完全熟悉收粮研粉的流程。她对算术敏锐,生意上鲜少出错。砖厂有崔家汉子和老葛看顾,都是妥当的。”
阮恬恬眼里满是感慨,她出云中城那日与唐大刀结识,冥冥之中像是注定。这四个月里,唐大刀为她尽心尽力,可以说如果少了他,阮恬恬肯定没有今日的成就。
“我在宝儿那放了给大哥的礼物,”阮恬恬道:“唐大哥记得去拿。”
这一句,便是准了唐大刀的南下。
唐大刀脸上满是笑意,回屋抱了抱自己的儿子。唐宝极为懂事,乖乖巧巧在那里坐着,拿了自己临的字帖给唐大刀看。
那字迹整洁,隐隐透出些少年风骨。唐大刀曾吃了无数亏,才懂得了打算盘识字。如今见儿子小小年纪就写了这么漂亮的一行字,眼圈都有的红。
“要乖乖跟着东家,照顾小少爷,晓得不?”
唐宝点头,拿了阮恬恬给他的匣子:“东家给爹的。”
唐大刀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把上好的匕首。刀鞘朴素里面却削铁如泥,小巧趁手防身极品。
那天晚上,阮恬恬做了满满一桌吃食,全家人整整齐齐坐在一起吃了顿饭。她怕唐大刀在外思乡,给他准备了一大包玫瑰花茶,笑着说等这些茶喝完了,唐大刀也该回来了。
顾云也留下印记,嘱咐唐大刀若是遇到困难,沿途官府皆可求助。
末了,阮恬恬又将唐大刀叫到后院,给他塞了五百两银票。
唐大刀当即愣住,他清楚东家的财务状况。这五百两,恐怕是动用了顾母那边的钱!
那可是阮恬恬再难时也没想过要用的钱。
“东家,我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