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五日后,唐宝总算能下床,桑府的医师也停了药。大家叨扰桑若羽多日,总算到了归家的日子。
桑若羽倒还挺不舍,只因阮恬恬顿顿给唐宝做吃的,他总能蹭上一口,这么几日,他回府的频率都变高了!
阮恬恬哭笑不得,只说随时欢迎知府前来蹭饭。桑若羽依依不舍给大家安排了两辆马车,送一堆人浩浩荡荡回了东村。
几日的功夫,树上的叶子已渐渐黄了。秋老虎彻底退出舞台,大家都换上了母娘准备的厚衣。
众人又在家窝了几日,等唐宝完全康复,阮恬恬便挥挥手,说是要带着大家秋游。
昶儿兴奋坏了,唐宝也露出了笑容。这天早上,阮恬恬早早起来做了一家人的便当,又用竹签串了不少生肉,带上各种调料,准备了四五个食盒。刘启之牵来加大版的马车,顾家的老弱妇孺全坐进车厢,罗二罕见的纵起了马。昶儿一路兴奋乱叫,马车走了大半个时辰,总算到了目的地。
阮恬恬率先下车,扶了母娘又接下两个孩子。等一落地,昶儿顿时发出“哇”的惊呼,唐宝也瞪大了眼睛。
这地是阮恬恬专门托刘启之找的,依山傍水风景极佳,一面是红枫,一面则是茂密的柿子树林。
秋风飒飒,露结为霜,中午的热气让秋霜重新化为露水,略带枯黄的草地中湿漉漉的。刘启之拿出装在马车后面的稻草铺在地上,阮恬恬又盖上一层厚厚的布,小孩子们兴冲冲趟在简易地垫上,软和的只想打滚。
母娘也随之坐了下来,罗二去打水,刘启之在不远处燃起了一团火。阮恬恬将准备好的吃食拿出来,秋日午后温暖的阳光晒得大家暖洋洋,一家人席地而坐幸福的吃着午餐。
阮恬恬用面包窑烤了大量吐司,如今都做成了三明治。里面加上蔬菜肉蛋,再配上她特制的酱料,别提多好吃了!昶儿吃完了一个还想吃,连唐宝都难得的好胃口。
刘启之在一边煮开了热水,母娘顺手用热水泡了果干茶,偶有几只小鸟好奇飞过来,昶儿还给它们扔点面包屑!别样的野餐体验让所有人胃口大开,等吃完了饭,母娘回马车上休息,两个孩子则在草地上跑着。
阮恬恬还有些担心唐宝,刘启之示意无妨。罗二带着两个小孩捉鸟,阮恬恬稍作休息,拿起竹筐和刘启之走向柿子树林。
红澄澄的柿子是秋日的最后一道礼物,小红灯笼挂满了每一个树梢,为逐渐转寒的季节燃起一把火。柿子结的有高有低,阮恬恬随手摘下颗低处的柿子看了看。这是华夏本土的涩柿,几乎伴随了阮恬恬整个童年的秋季。她尚记得小时候,家中总是摘下一串柿子,连带着枝丫一起放在院中。
记忆中的四合院甚至因为院中的两棵柿树,得了“丹柿小院”1的别名。
阮恬恬随手擦皮咬了一口,初入口一股甘甜,然而紧接着便是浓浓的涩意。尝到这股涩味,阮恬恬的眼睛更亮了。
她童年时的那棵柿树,无论什么时候吃都带着些涩味,非要摘下来等放软了,才会将苦涩转为甘甜。阮恬恬小的时候经常趴在窗台,日日守着那些柿子变红。
阮恬恬难得有些感慨,原是为了应唐宝一个承诺,自己却忍不住想了许多。
前世今生,有些食物的味道,是亘古不变的。
或者说,家的味道。
转念间,刘启之也摘了个柿子吃。不过从他扭曲了片刻的脸色来看,应该是被涩得不轻。阮恬恬哈哈大笑,给他说:“要找软的吃呢,硬的摘下来放筐里,我回去处理。”
谈话间,两个孩子已经吵闹着跑了过来。昶儿看见吃得就流口水,唐宝也瞪大眼睛看着满树红澄澄的柿子。阮恬恬示意刘启之帮忙:“启之帮忙去枝头摘两个软的来,柿树枝脆,万万小心。”
话音未落,罗二却已飞身上树。明明长手长腿一个人,却身轻如燕点脚站在枝头。刘启之也不遑多让,同样纵身上树摘着柿子。两个小孩激动的哇哇乱叫,昶儿亮着眼睛喊:“昶儿也想飞!”
他这么一说,到让阮恬恬想起了什么。等两个男人摘了软柿下来,她一边剥皮给男孩们,一边问两人:“你们这功夫,外不外传啊?”
她是来不及了,但昶儿和唐宝可以学学武嘛!这次宝儿的病让她留下了心理阴影,觉得平时还是要让孩子多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昶儿自幼聪慧,一听阮恬恬的问法就知道她是什么意思,顿时扑过去抱着罗二的大腿:“昶儿要学飞飞!二哥教昶儿飞飞!”
阮恬恬看小机灵鬼,好奇问:“为什么不叫启之教你飞飞。”
顾昶一双圆眼睛睁得大大的,嘿嘿傻笑不说话。唐宝原本就和刘启之学了些拳脚,此时站到了刘启之身边。阮恬恬一拍手,帮两个小弟下了结论:“刚好一人教一个,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