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顾云归来(1 / 2)

37

永乐商号纵横大启十多年,生意遍布南北,在朝中的关系盘根错节。去岁秋天,顾云在北境功成身退,与师弟开始调查这个庞然大物。

整整六个月。

朝中风云诡谲,宰相一门蛰伏数年,左西大将军与枢密使汪杭一势同水火,而朝廷主掌财政大权的三司为了投诚枢密院,竟然扣押北境粮草不放。

边关战士无米下炊,硬是饿着肚子打了几个月仗。

而这永乐商号,便是那三司使的母家。此间商号仗着与朝廷的姻亲关系疯狂敛财,竟然操纵了半个大启的米价!他们宁可粮米放在库里烂掉,也不肯以一个正常价格卖出。

每每想到此处,顾云都咬牙切齿,恨不得将那些歹人碎尸万段。幸而他们以无数侍卫的生命代价,终于搜集出一系列能扳倒三司使的证据。

六个月,铡刀终于开刃,挥向了那群视人命如草芥的弄臣!

这日清晨,广宁、慎北、云中三城节度使下驻兵同时而出,将永乐商号全部封停!到了傍晚,顾云命人围了知府,准备将这些同流合污的地方官员绳之以法。

他隐藏在侍从中不露身份,见那知府哭天喊地大叫着冤,又见披头散发的妇人冲出高举证据,只觉得一堆闹剧。

顾云摇摇头,将这些“粗活”留给下属,径自回了暂时歇脚的客栈,拿出自己让人搜集到的种子。

他想起云中城外那神色飞扬的小娘子,忍不住柔柔一笑。

日暮西沉,天边大片的云朵随风飘荡。云中城的消息尚未传至东村,乡野农家仍旧嬉笑如常,灶屋飘出袅袅青烟,只等着归家的人共用晚餐。

庙屋前,大家热火朝天的盖着新房。经验老道的匠人指挥着大家劳作,在他们的谋划下,整个“厂房”的建造省了不少银子!

不要人工费,只用材料的成本价,盖房不要太幸福!

唐大刀总算从花了一两银子的打击中振作起来,和老葛等人蹲在一起讨论:“东家说了,先把大家住得地方盖好,余下的可慢慢来!”

即将有新住处的老葛满脸堆笑:“我们大伙都合计了,插秧前将屋子盖好!等农忙结束,正好住新屋!”

唐大刀也是阮恬恬从路边捡回来的,见被收留的流民们将要过上好日子,自己也跟着高兴!老葛又问:“也不知道东家那些秧苗长得如何,前两日秧田里的苗不少生了虫害,老李愁得好几天没睡着觉。”

老李是种田好手,带着大家种上了一号田旁的秧田。唐大刀听了这话,顿时紧张了:“虫害?严重吗?赶紧让我回去问问东家!”

苟三安慰唐大刀:“老李说他们种地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也不算严重。管事放心,咱们那‘一号田’定然无恙!”

唐大刀想着自己的巨额赌资,在庙屋待不下去了,起身就往小院赶,准备去刺探情报。

温室里,阮恬恬爱怜的记录着秧龄数据,顾昶也跟着他在一本本上勾勾画画,兴奋道:“嫂嫂!又长高了!”

秧苗翠绿翠绿,阮恬恬会根据外温调整室内火盆热度,又根据露水凝结的情况判定湿度,给它们最舒适的生长环境。每日光是一一照顾这些秧苗,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

再过半月,这些秧苗就可以拔起进行分插,快快乐乐的生长在田野里了!

在本子上写完今日的数据,阮恬恬和昶儿一起出了屋。气喘吁吁的唐大刀见他们一脸高兴,眼红道:“东家的秧苗还好吧?”

阮恬恬乐得直点头:“很好啊,就等着插秧了!”

唐大刀重重叹了口气,觉得自己的二两银子已经落进了别人的口袋。谁能想得到,不在田地里也能种出庄稼呢?

真是奇哉怪哉!

风里带来了雨水的味道,一家人在廊厅里用了晚饭。阮恬恬担心降温,临睡的时候叮嘱母娘多备一床寝被以免夜间着凉。她这样叮嘱着别人,自己反而忘了拿出被子。等到半夜下起小雨,冷飕飕被冻了个清醒。

阮恬恬倒吸着冷气从竹柜中拿了床被子,想了想还是披上了自己薄袄,冒雨跑去温室。

炭桶里的火星影影绰绰,显然也被这天气折腾的不轻。阮恬恬怕她的秧苗冻住,在几个桶中都添了柴火。

这桶还是她为了预防火灾特意喊老葛打造的,大盖子可以将火星封存,几个气孔留着助燃,让她更好的掌握温度。

等三个屋子里的温度都调整好了,阮恬恬已经冻得手脚冰凉。再到屋外一看,原本的小雨已经变得瓢泼,她若是这样跑回去,定然浑身湿透。

阮恬恬有点懊恼自己刚刚偷懒不愿打伞。

正想着呢,她突然看见自家廊厅走出一人。也幸亏阮恬恬心脏强大,没被吓得惊声尖叫。那人一袭青衫,在黑暗中挑着灯,撑了把油纸伞,带笑看着阮恬恬。

阮恬恬面无表情。

顾云言笑晏晏,倾盆大雨也无法使他失了翩翩公子的气质。他穿过半个院子,撑伞走到阮恬恬旁:“小娘子可需要在下护送回屋?”

阮恬恬挑眉不答,反问:“所以……你是怎么做到在我家出入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