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祠堂?”
“没错,你流落在外二十年,现在回来了,总得认祖归宗,也让咱们杨家的先辈们见见你,而且,你奶奶也在。”
杨宏忠的话说起来很平静,但是杨帆听着却感觉有些不大舒服。
“奶奶过世了?”杨帆问。
“三年前的事了。”
“三年前?”杨帆问道:“我一点消息都不知道,也没人通知我。”
“不怨你,杨家的铁律,流落在外的子孙,不满二十年,不可以知道家族的事情,当时你也不知道我们的存在。”
杨宏忠说完,将一杯茶用夹子夹给了杨帆说:“你不必自责,也不要责怪你的父母,你奶奶走的时候,他们已经尽孝了,如果你真有心,一会儿到了祠堂,给你奶奶单独上柱香。”
“喝吧,趁热。”
“谢谢。”
杨宏忠见杨帆这么客气说道:“刚才你好像没这么客气。”
“你刚才对我也没这么亲近。”杨帆直言道。
“呵呵呵呵……”
杨宏忠少有的露出慈祥的笑容,然后端起茶杯,轻轻的吹了吹,才慢慢的品着茶。
喝完了茶之后,杨宏忠带着杨帆离开了乾元楼,刚走出门的时候,便看到杨子栋、杨子梁跟杨耀三兄弟站在门口,至于寒风不知道去哪了。
“爷爷。”
三人异口同声,恭敬的说道。
“你们怎么过来了?”杨宏忠问。
“爷爷,我们知道四弟来了,就过来跟他认识一下,毕竟他流离失所二十年,受了很多的罪,我们身为他的堂哥,理应过来慰问,也好让四弟感受一下大家庭的温暖。”杨子栋虚伪的说道。
杨子栋之所以叫杨帆四弟,是因为在他们这一支的兄弟中,平辈的只有四个人,杨帆又是他们四叔的孩子,所以称为四弟。
“恩。”
杨宏忠不温不火的说道:“杨帆,这三位是你的堂兄,这是我的长子长孙杨子栋,这是他的亲弟弟杨子梁,这是你三伯的儿子,杨耀。”
“三位哥哥好。”杨帆说。
“不客气不客气,爷爷你们这是要去哪啊?我们可否随行?”杨子栋谦逊的问。
“既然你们兄弟三个都来了,那就随爷爷一起去趟祠堂吧。”
杨子栋听闻说道:“爷爷,我叫辆车。”
“不用了,走走吧,也带杨帆熟悉熟悉家里的环境。”
“是。”
杨宏忠率先走着,刻意把杨帆拉到了身边,而杨子栋则跟在杨宏忠的另一边。
一行人一边走,杨宏忠一边跟杨帆介绍着燕行山庄,从哪年建的,期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挑挑拣拣的跟杨帆叙述着,杨子栋时不时的在旁边搭腔,想在杨宏忠面前表现表现。
不知不觉,几人来到了杨氏祠堂,杨帆抬头仰望,只见祠堂的上方果然挂着一块牌匾,上面的雄字,磅礴有力,气势如虹。
进了祠堂后,杨帆看到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和尚,正在敲着木鱼,转动着手上的舍利。
对于有人进来,他居然没有任何反应,就是连看都不看杨宏忠一眼。
杨帆打量着这个和尚,看上去也得有个四十往上了,杨帆估摸着可能是杨家请来的僧人,也就没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