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郑内乱(1 / 2)

重生成鱼妖 安石非竹 1603 字 2020-12-31

蓝宇已然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情变得有点复杂。

上一次得到有关外界的消息,还是在古炎潭中与李思思的一番交谈。

那时候他得知陈绛因为错误的押注,最终在大郑落得一败涂地。

为了保住一条老命只好灰头土脸的逃回了宋国。

根据李思思提供的情报,大郑的新任国君叫做袁德智。

他身为太子继承大郑的皇位不过才几年的时间

令蓝宇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新君如今已经命丧黄泉了。

对于他的死因,至今都是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可是由于他离奇的丧命,使得大郑彻底陷入了纷乱之中。

袁德智一死,大郑的皇位传承便出现了分歧。

他只有四个儿子,暂时没有侧立太子。

大皇子已经成年,可却不是当今皇后所生。

而是袁德智与一名宫女偷欢后生下来的孩子。

因此大皇子的出身难以赢得皇室宗亲的认可。

四皇子因为不学无术,被袁德智驱逐出了圣都,在一处偏远的封地准备苟活残生。

七皇子体弱多病,并且无法进行修炼,常年靠宫中的秘制丹药苟延残喘。

唯有最小的十二皇子,才是袁德智和当今皇后所生

只是这个孩子尚在襁褓之中。

如此一来,袁德智的那些兄弟们就有些按耐不住了。

他们私下结党营私,想要争夺梦寐以求的皇位大统。

整个国家一时间暗潮涌动乱象渐生。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齐齐的落在了广阳道的袁家先皇们身上

期盼他们能够站出来主持大局。

可偏偏就在这时,冯延通反了。

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冯延通和广阳道内部袁家嫡系们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身为道尊的冯延通本就对袁家颇有记恨。

如今自己的权威再度受到袁家人的挑衅。

盛怒之下的冯延通纠集了一批死党,对袁家祖祠内的皇室嫡系展开了一番无情的血洗。

若不是墨羽剑阁和云崖书院及时出手,恐怕袁家的老祖宗们就被冯延通屠戮一空了。

最终在两方势力的联手下,冯延通惨败。

他率领着麾下的残余势力慌忙的逃出了圣都。

可是在临出圣都前,冯延通竟然盗取了皇家的传国玉玺。

他带着传国玉玺和一众残党找到了被流放至封地的四皇子。

以传国玉玺为凭证,拥立四皇子为新君。

因为四皇子的封地临近金帐汗国

冯延通凭借手下的亲信,打通了金帐汗国与四皇子封地的通道

引渡金帐汗国的铁骑顺利进入大郑

又和金帐汗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自此金帐汗国成为了四皇子的盟军,一路向着圣都就杀了过去。

而在圣都内,幸存的皇室老祖当即力排众议,侧立已经成年的大皇子为大郑新君。

在大皇子的紧急调度下,圣都集合兵马布置防线,誓要将金帐汗国的骑兵驱逐出国门。

就在大皇子紧锣密鼓的正军备战时

皇后携带着十二皇子秘密潜逃出京,来到了陪都建阳。

在皇后的游说下,陪都建阳三大修行势力根本不承认大皇子的新君地位。

他们一致拥护根红苗正的十二皇子为新君,在陪都建阳正式登基。

如此一来短短的时间内,大郑就出现了三个皇帝。

可谁想到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自从公孙燕和司马晋稳定了晋国一线的防务后,便急忙转战到了宋国胜州一线。

备受袁青阳宠幸的萧家再度执掌了晋国边防的兵马大权

看着国内乱作一团,萧家似乎也想借助这个机会分上一杯羹。

他们当即拥立了袁青阳和萧家女子所生的一名皇子为新君。

为了得到晋国的支持,萧家竟然再度割让一州之地送予袁青玄。

自此晋国表示只承认萧家拥护的新君,并且与他们达成了攻守同盟。

有了这个先例之后,袁德智那些兄弟们便纷纷效仿。

一时间又冒出来五六位袁青阳的子嗣,依仗手中的势力割据自立。

整个大郑完全是打成了一锅粥。

手握重兵抵御大宋的司马晋和公孙燕夫妇,在看到国内乱作一团后

当即发兵占据了整个胜州

依托胜州一州之地,牢牢的守护着大郑的西大门。

公孙燕拒绝了所有前来游说的皇子与王爷。

她表示自己的职责就是守卫大郑的门户,绝不参与大郑的内战。

可是也因此被许多人猜疑

隐隐间传出公孙燕打算割据自立,成为一代女皇的谣言。

这也使得公孙燕和司马晋的处境有些不妙。

因为大郑的战乱,使得原本许多家资丰厚的商贾和世家,纷纷携带着大量的财产从大郑出逃。

一时间各国都出现了大量的灵纹币,无形间扰乱了各国的市场。

大郑各个财阀在其他几个小国疯狂的收购土地宅院以及各种生活用品

使得各国物价飞涨资源紧缺

尤其是短时间内,郑人用灵纹币兑换他国货币

出现了一波难以抑制的兑换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