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 星星之火(1 / 1)

明末汉魂 蒂梵儿 1673 字 2020-09-23

封丘李家‘开平’粮行。\n张旭风风火火的闯入掌柜房间。\n“什么事情,慌张作甚,稳重,稳重”\n看着闯入的张旭,掌柜看似在问责,言语中其实充满了喜爱。\n赈灾前后张旭表现突出,已经列为李家未来的掌柜之一被重点培养,而粮行掌柜也是倾其所有的传授。\n“赈灾点……”\n“慢慢说,慢慢来”掌柜示意张旭平复气息。\n长吁口气,张旭说道:“赈灾点传来信息,有一种叫红薯的食品被熬粥发放,据说是自南方栽培后引进,能大面积种植,能抗旱,可以充饥还能养胃”\n“胡说八道,那岂不是成了贡品”掌柜皱眉。\n对于素来冷静思考问题,周全又心细如发的张旭眼前表现,掌柜颇为不满。\n“绝无虚言,小人是到了赈灾点亲自查看,还有,粮市也已经有红薯在出售,价格低廉”\n言落张旭从手中布袋掏出一个油布包裹的物件,打开。\n里面是红薯,油布包裹保持了温度。\n“就是这个,红薯,烧烤的,商市也有,您尝尝”,言落张旭剥掉一溜皮。\n香气瞬间弥漫而出。\n掌柜先是目瞪口呆的看着张旭变戏法似的打开油布拿出红薯,然后娴熟的剥皮将香气四溢的红薯呈送到眼前。\n“怎么感觉像便便”掌柜没说,心里却如此嘀咕。\n香气让掌柜放弃了进一步低俗思考的可能,拿在手中,左看右看,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n“软、黏、滑、甜”\n再咬一口,舌尖被炸开的感觉更甚,口腔内还有灼热感。\n然后再吃;\n食用一半的时候掌柜看着目瞪口呆的张旭说道:“商市是在大量出手?多少银两?”\n“按照一石换算,折银三两”\n“赈灾点已经熬粥救济,能大面积播种,可以抗旱?”掌柜问。\n“是的”张旭点头。\n愣了愣,意识到了什么的掌柜急促说道;\n“到赈灾点,到商市,快,快”\n口中催促中,掌柜已经疾步出屋。\n张旭紧随了上去。\n封丘;\n祁远山神情暗淡的走向商市;\n寒风从街道卷了过来,祁富贵感觉呼出的、吸进来的气息都是冷的,如同这个冷了一季的冬日。\n灾情没有蔓延扩大之前,祁远山家庭尚算富裕,自己教书,比不得物资丰盈的大户,但同那些丢失了土地,无法生计的民众而言,已经算是幸福。\n至少,家是完整的。\n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天翻地覆的改变,粮价一路抬升,教书所得已经无法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n家里娘子建议可以到赈灾点领粥,缓解生活压力。\n祁远山没有责骂家里的女人,耐着性子讲解了什么是气节。\n贫寒可惧,但气节不能丢,否则自己又如何向学生言传身教。\n一月前,学堂关闭,祁远山失去了任何的生活开支。学堂关闭是因为大量的民众流离失所,人口减少。\n但即便这样,祁远山依旧没有去赈灾点接受救济。\n春节临近,写了一手好字的祁远山书写门联换取钱财,家里的女人一对手镯拿出去典当。\n凑了三两白银,希望能有点生机的度过这个春节,家中孩童因饥饿已经在喝水充饥。\n走向商市的时候祁远山内心沉重如山。\n三两纹银,往年是能支撑家庭生活很长时间,如今,能做什么呢?\n进入商市的时候祁远山看到前方水泄不通的人群,似乎有人在吆喝着什么。\n祁远山靠了上去。\n“各位乡亲,此物叫红薯,南方栽培而成,可以替代粮食使用,蒸煮适宜,养胃且能充饥,而且抗旱,物美价廉,治署如今在大力推广红薯的消费和播种,今年春节怎么过,蒸红薯,红红火火”\n“先尝试,后购买,李家村赈灾点已经在熬红薯粥”\n香气从人群中飘散了过来,祁远山听到自己肚子在咕噜噜作响,随后的时间,祁远山拿到了一小块红薯。\n带着神农尝百草的心态,祁远山将红薯放入口中。\n口齿生香,滑腻甜糯。\n等了解到价格时祁远山已经看到排起长队购买红薯的民众,没有任何犹豫,祁远山加入了进去。\n午间时分,祁远山扛着一袋子红薯出现在自家的宅园。\n不大的宅院被女人收拾的干干净净,三个年纪不一的孩子望眼欲穿等待着。\n女人迎了上来,看着肩扛的袋子:“是……米?”\n“红薯”\n“能吃不?”\n“能,蒸着吃”\n两个人忙碌了起来,宅院中自灾情产生以来第一次午间时分冒出了炊烟。\n红薯蒸熟,三名儿子吹着热气狼吞虎咽的时候家里的女人偷偷摸了一把眼泪。\n这个春节,至少不会死气沉沉。\n相同的时间,城内三三两两的宅院中先后有炊烟冒出。\n下午,宅院门被敲开。\n一名慈眉善目的琮记站点人员出现在祁远山面前。\n站点人员问祁远山,北方提供一份教书的工作,是否有意向。\n待遇是祁远山在县城教书的五倍。\n祁远山问是北方何处?教什么书。\n站点的琮记人员回复是北上灾民聚集点,负责北上灾民工作的人就在李家村开设了赈灾点并运转到至今,红薯也是这个人从南方栽培后引进出售,不仅仅在黄河两岸,在北方也会大规模的种植。\n祁远山想了想,问站点人员能不能春节之后北上。\n站点人员答应;\n不久之后又有人给祁远山送来了半石米以及肉。\n宅院中吃饱的孩童玩耍着,县城内有烟花升空的音响,祁远山坐在木凳上,视线看着向北的天空。\n天空之下,仿若还看到了巍峨的远山和百万北上的民众。\n封丘商市;\n“开平”粮行掌柜目瞪口呆的看着排着长队购买红薯的民众,不远处的一处粮行门庭冷落。\n掌柜和张旭先是到赈灾点喝粥,遂即马不停蹄的到商市查看。\n商市大大小小的建立了六处出售红薯的商行,每一处都是人头攒动,出售的时候伙计还在不遗余力讲解着如何食用。\n看着因为震惊而久久不能回神的掌柜,张旭说道:“如此看来,红薯是能替代米面,南方在大规模种植且会推广到豫州及其更多的地方,粮价岂不是要暴跌。”\n一语惊醒梦中人!\n“购买烧烤的红薯,快,马上去见老爷!”\n掌柜急促的交待,张旭购买红薯,两人直奔如今早就是封丘首善的李家向家主李济敬汇报情况。\n冬日太阳投射下的光线没有任何热度,但急行的马车内封丘县丞范存晖却内心如火。\n封丘县前任县丞刘见深因勾结地方大户截留、吨粮被朱由检查办后斩杀,范存晖调任。\n上任期间,朱由检先后在开封、怀庆府等区域问斩官员、地方大户上百人以儆效尤,这就如同在范存晖头顶悬了一把剑。\n范存晖兢兢业业,不敢怠慢\n但即便如此,区域内因为灾民的不断增加所产生的治安问题依旧在加剧,民众生活贫困,粮价居高不下。\n想着政绩考核时自己多半会被问责,范存晖心急如焚。\n上午的时候忙碌着说服地方大户放粮的范存晖招待了朝廷调遣自商丘而来的布政司官员。\n官员先是询问了封丘可开垦荒田的数目,最后传达了指令,朝廷将推广一种名为红薯的农作物。\n抗旱、高产量,可以作为主类食物。\n布政司官员折返,范存晖直奔商市实地了解。\n封丘李家;\n李济敬先是品尝了红薯,随后了解商市眼下流通进入的红薯大致数量规模。\n无暇顾忌红薯口齿生香的味道,让李济敬煎熬的是掌柜提供的信息,如果红薯真的会源源不断至始至终在商市出售,以表现出来的功能和主食作用,粮价下跌这是必然趋势。\n李家是封丘首善,赈灾点始终在运转,但李济敬知道自己各地产业下还存储了上万石的粮食。\n抛售还是静观其变,李济敬犹豫不决。\n“备轿,到县衙”最终李济敬想到了向县丞范存晖打探消息的主意。\n申时,李济敬同范存晖处在了一起。\n烧着炭火的房间内范存晖原原本本的道出了商丘布政司来人及其询问封丘荒田大致数目状况。\n范存晖言落时李济敬已经是冷汗涔涔。\n“大人所见,会有多少红薯流通进入商市”\n范存晖沉吟后说道:“红薯是从南方栽培后引进,布政司人员透露的信息是南方早就大面积种植,秋季上市,沿途输送,抵达豫州恰好就是这个时间段,从这个规律分析,应该不会间断。红薯是能救活不少人”\n言落想了想,范存晖又说道:“李公乃封丘首善,本官上任,李公就联手封丘大户开仓事件中功居首位,所以本官也是坦诚相见,红薯价廉能充当主食,大量进入,粮价必然暴跌,现在抛投出去,还有高利,时间退后一日,利润变薄一分,等过了春节,之前高价收入的粮食再要出手,就要赔本”\n范存晖如此说来,李济敬那里还有犹豫;\n“大人透露玄机,感激不尽,时间紧迫,这就安排,他日登门拜谢”李济敬施礼!\n“好说,好说”范存晖答复。\n酉时,李济敬折返李家宅院,下达了抛售所有先前高价收购粮食的指令,同时命令购进红薯。\n逐一安排,李济敬赏赐张旭纹银五十两。\n不久之后,李家分布各处的粮行开始大规模抛售粮食。\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