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 / 2)

“别装蒜了,是谁你还不知道?”张扬说,“这半年,她可几乎天天跟我打听你的消息,她现在可是掌握了你的全部第一手资料——连你跟明彩谈恋爱的事都知道了。”

“啥?”秦莫羽莫名其妙,“胡说嘛这是!”

“到时候你跟她去解释吧,”张扬一指远处的楼,“我去那个考场,走了!”

秦莫羽看着张扬远去的背影,感叹道,其实当傻逼也有当傻逼的乐趣啊……

上午九点,语文考试正式开始。

语文试卷发下来,秦莫羽看到这些题,感觉完全没了印象。前几道题是成语病句,没印象也正常,一直到现代文阅读,读到了湾湾作家林清玄的《阳光的香味》,忽然想到林清玄先生在13年后去世,心里面不禁一阵伤怀。

严格意义上说,林清玄是作家,但算不上什么大师,毕竟文学成就有限。然而正是因为此,秦莫羽才格外喜欢这个作家。很简单,他的作品,不难读懂,读起来不费事,因此读他,没人会说你装逼,也没人会说你俗。可是你以为这种作家很简单?其实不简单。你学莫言,学鲁迅,可能一时间还能有所收获,学他则根本学不来。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文字风格难学,而是那种“禅心”难学,也不是说他文章的佛理有多么精深,而是说:想要学习“禅心”的人,本身就不可能有禅心。

因此秦莫羽对林清玄的作品概括就十二个字:能读懂,易超越,难模仿

而之所以作品是这样的特点,主要缘故是林清玄这个人:

“华国有一个伟大的文学传统,就是所有文学作品都是在安慰现实中遭遇痛苦的人。”

秦莫羽对林清玄的评价就六个字:有温度,无野心。

再简单一点说,林清玄就是两个字:

安慰。

从某种角度讲,华国的文学应该与游戏一脉相承,继承这种伟大传统。可惜现在的华国游戏似乎不是这个样子的:制作人要么贪钱,逼肝逼氪,要么贪名,想一举成名,很少有人能够继承这种文化传统了。

秦莫羽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什么才能代表华国游戏?

《刺客信条编年史:华国》?

《仙剑奇侠传》?

《剑侠情缘》?

都不算。这些是

《秦殇》?

《刀剑封魔录》?

《流星蝴蝶剑》?

这些都不算。他们只算是华国或者说有着华国风的游戏,不能代表华国游戏。

那什么才算?

在他看来,是《风之旅人》。

这是他认为的,唯一一款以“安慰”为目的的游戏,是一款真正的拥有华国内核的游戏。

《风之旅人》是一款什么游戏呢?

玩家扮演一名旅者自沙漠开始,走向远方的游戏。

没有npc,没有升级,没有装备,没有策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死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怪物,没有一切rpg游戏应有的元素。

只有一个路人,也是一个真实的玩家。

两个玩家互不相识,几乎无法交流,无法互动,甚至你完全可以撇下另一个玩家,独自完成游戏。

玩家在旅途过程中,会经历相遇——相伴的过程。没有所谓的相识、相知。

但就是这样一款游戏,玩家在沉浸进去并回归现实之后,会获得巨大的灵魂满足感。相反,绝大多数游戏,玩家在沉浸进去并回归现实后,却只剩下空虚。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款真正落实了“极简主义”的游戏,最大限度地把事关现实的元素剥离,只剩下两个重要元素——旅途,和伙伴。

玩家在旅途中会感到孤独,遇到伙伴会感到安慰,与伙伴分离又会感到孤独,即使此时再次与伙伴分离,内心也会获得极大安慰,因为你知道,这个世界里,你不是孤身一人,你有伙伴,只不过在远方而已。

在秦莫羽看来,这就是“安慰”的作用。

华国的艺术,应该是安慰的艺术。

《风之旅人》在2013年的gdc游戏开发者大会上获得了“最佳下载游戏”、“最佳视觉艺术”、“最佳游戏设计”、“最佳音效”、“创新奖”、“年度游戏”六个奖项。同年,该作在格莱美最佳视频配乐奖中获得提名,值得注意的是,该作的原声配乐也成为了首个提名格莱美奖的游戏原声。

这些奖项可不是什么野鸡奖项,都是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事实上,陈星汉所在的团队thatgaany,做的游戏虽然不多,只有《云》、《浮游世界》、《花》《sky光遇》《风之旅人》等等,可是“拿奖拿到手软”,可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可惜的是,这款游戏虽然制作人陈星汉是华国人,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知名度不高,原因也很搞笑:因为这款游戏太优秀了,所以很多人认为国内游戏制作人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水平,因此这款游戏的制作人陈星汉常常被“开除国籍”,被认为是美籍华人,当然搞笑,却也悲哀。

想到陈星汉,秦莫羽又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陈星汉此时似乎是魔都交通大学的学生啊!靠!自己去魔都,可以亲自去找一找这位传奇的游戏制作人!

想到这里,秦莫羽变得激动起来。

然而猛地一抬头,自己胡思乱想居然花了二十分钟……

幸亏背过张玉爽给写过的作文,否则还真的可能打不完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