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什么马卡龙之类的,熔岩蛋糕,泡芙,那些才容易发胖。
我这份可是巧克力布朗尼,热量这么高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嗯
说的也是。
赵之舟用不锈钢的小勺子吃了一口,果然香甜绵软,入口既化。
在f国的时候吃过不少甜点,蔡晓就爱拉着赵之舟逛吃逛吃。
现在没想到苏芸念也对法国甜品挺懂的?
赵之舟问道:你也喜欢法式甜品啊?
苏芸念笑了笑,是啊,我还想开一家法式甜品店的,可是分身乏术在设计上,工作排期也比较满,就搁置了。
她以前最想开的店就是甜品店,能坐拥无数甜蜜的糕点也不失为一种浪漫。
因为,甜品能让人开心。
而且,苏芸念觉得甜品代表的是浪漫。
光凭这点,就足够能让人疯狂。
如果说时装是展示在外面的浪漫又旖旎的梦,那甜品就是内心的梦。
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两个巴黎梦,一个在香榭丽舍大街,另一个就在琳琅满目的甜点橱窗前。五彩斑斓的甜点世界如果抹去法式的浪漫,可能就只剩下黑白。
传统的法式甜点就仿佛是甜点界的柏拉图,在他之后的甜点文化只是对其进行补充和诠释。
可以不习惯法国高贵冷艳的气质和姗姗来迟的风格,但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孕育了他无可替代的地位。
在这个快速消费品的时代,他们无视大众,依旧放慢脚步,对甜点从选材到加工制作的每一步都有着近乎完美的苛刻要求。
苏芸念制作起时装,也会想制作一份浪漫的法式甜点一样,慢工出细活。
这时,赵之舟问道:你最喜欢的是哪款法式甜点?
玛德琳。
苏芸念不假思索地答道。
真巧,那也是我最喜欢的。
两人似乎找到了兴趣的相同点,打开了话匣子。
说起玛德琳,这可能是所有甜点中文艺范最浓的,这种小小的,类似贝壳形状的甜饼蛋糕,竟是f国当代大文豪普鲁斯灵感的触发点。
据说,这位f国的大文豪在《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写道:
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凡脱俗。
说明,当这枚小点心混入茶水,在他的嘴中交融,像是一枚炸弹投入了深海,瞬间爆发激活了投入海底的记忆,作家感到醍醐灌顶,文思之门从此打开。
据说玛德琳的得名与女厨师玛德琳娜相关,其色泽金黄,贝壳状,是法国甜点中的代表之一。
这种偏甜的法式甜点,亦是赵之舟的偏爱。
记得她在f国进修的时候,有一家手工制作甜点的小店,名叫幸福,里面的甜点味道不错,品类繁多,赵之舟和蔡晓每天经过,都忍不住迈进那家店看看今天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那家店的价格十分平民,让人也能十分乐意地成为它的常客。
许是吃了甜品之后多巴胺的分泌开始变得旺盛,赵之舟心情低落的时候,总会去买一块小小的甜品。
经年几许,那家店仿佛成了幸福的代表。
今天能听到苏芸念持着和自己一样的观点,觉得甜品是幸福的化身,犹如再次找到了尘世间小小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