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儒道(1 / 2)

八音师尊,这连绵不绝的儒山,峰奇岭峻,秀美绝伦,岿然矗立,虽千万年而不改,我记得夫子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大概能体会到一点点了。一块大巨石上,一个女弟子对着师尊道。

这块巨石甚是奇怪,上方下圆,上大下小,远远看去,就像一个胖子金鸡独立,也不知道它是怎样立在这雄峰奇岭之上的。

那个年纪较大的师尊迎风而立,在巨石的前端,望着眼前高低起伏的层峦叠嶂,道:仁者乐山,是说仁者之乐就要像山一样,心胸开阔,豁达处世,虽风侵雨袭,亦不改善良的本质;而智者乐水是说,一个聪明的人就要像水一样灵动多变,阅尽世间万事万物,能灵活处理遇到的各种难题,却又不骄矜自大,如水一般澹泊纯净。

那个年轻女弟子点了点头,道:哦,原来是这个意思。

八音君子忽然转过身来,面对着这个徒弟,面上满是以之为傲的神色,笑着道:子玉,你自拜在我门下,第一年突破抟形化气的修身齐家两阶,第二年突破治国一阶,第三年更是跨过分水岭,抵达了平天下一阶,这等修炼速度,自儒仁门立派以来,从所未有。

子玉听到这等夸辞,却并未有得意之色,缓缓道: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都是师尊教导有方,弟子不过是叨师傅的光。

八音君子听了这番言论,更加喜爱这个弟子,道:子玉你秉质纯良,天资过人,具备了修习儒术的最佳条件。说到此处,她向山高水深的儒山它处望去,但见云雾深处,隐隐有人声人迹,她接着道:以你目前的修为进度来看,要超过子文子武也不是什么难事。言至此,她又停顿少时,嘴角弯起一抹月弧,继续道:到那个时候,你就给师尊我大大的长脸了!

感受到师尊话中机锋,子玉赶忙屈膝半跪着道:弟子所学不过沧海一粟,与根基深厚的子文子武师兄一比起来,那简直恍若云泥。

八音君子立马上前扶起她,道:你不知道,因为孔夫子曾说过世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所以,在儒门中自来有女人不儒之说,因此别看师尊我在外人看来高人一等,把我与几位师兄并称为儒门六君子,可实际上,他们可是看不起我的,在我的称号前加上八音二字,以侮辱我。

儒门之中以读书人居多,而读书人一直有个潜意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们尤其厌憎优伶,认为他们发靡靡之音,扰乱君子的视听,于是他们将唱歌奏乐之人列为人之下品。而八音君子的称号前有八音二字,更加说她人品低下,不登大雅之堂,为人所不齿。

子玉以前都听说儒道之中人人平等,鲜有争执,更不知道还有性别歧视。今日师尊这番话倒是让她大长见识,气愤之余又憎恨那些须眉男子。但憎恨归憎恨,若是要她夸下海口说自己一定会超越子文子武,她始终不敢这样自负。

于是子玉道:弟子一定尽力,好好修炼儒术,给师尊增光。但随即又想到了什么,觉得不对劲儿,便又问道:师尊,你从前不是说修习儒术最重要的是摒弃世俗成见,避开世间的恩恩怨怨,做到物我两忘的吗?

八音君子道:你说得没错,但人生于世,本就是靠着物质生活,而物质则归引发人内心的欲望和本质,要真正做到无欲无求,根本难于上青天。可欲求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修行,这也就是我儒仁门创派几千年来,除孔丘与孟轲以外,无一人达到炼神化虚一层的原因。

子玉一听有理,但随即又觉得她话中有漏洞,她皱起眉头,问道:难道孔老夫子和孟先生就无所欲求了?

八音君子朗笑数声,道:问得好!

子玉看着她笑得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她是因为高兴呢,还是受挫苦笑,便只得静立一旁,看师尊如何动作。

八音君子道:你问得真好,这便牵系着我们儒道的另一种修炼法门。

另一种修炼法门?子玉好奇地问道。

八音君子道:没错,另一种法门便是阅览儒家经典,以圣贤妙理开启心智门扉,纳天地奥质于奇经八脉,假绝学大道锻造五脏六腑,待到大道得成之时,上可通天,下可彻地,超凡入圣,了悟仙道。孔夫子与孟轲非是无思无虑,而是他们学识渊博,智慧通达,以往圣绝学弥补人情之短,这才成就了人所不及的大道。

子玉又道:那为什么后来就没有人有这样的成就了?

八音君子又说了句问得好,继而道:这一来嘛,是因为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许多儒家典籍从此消失,后来虽有儒士重新修补撰写,但毕竟智虑简短,见识匮乏,多半不得前贤精要,是以后来之人难以从中提取出上可窥天地要理下可查阴阳变化的有用信息;这二来嘛,神州大陆人虽众多,但天秉超凡者凤毛麟角,别说先贤正理,就算寻常之事,也缺乏去粗取精的德性。所以,欲以此道成仙者,更是匮若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