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负责送料的工人就将那些大块的石料推到粉碎机那里去,然后专门负责看管粉碎机的工人就帮忙一起将石料扔进去。
经过多重淬火的巨大钢齿,在水车的推动下一下一下的咬住石块,随后那些石头就在钢齿的之中渐渐破碎了……其中小块的就从钢齿之间落了下去,而大块的好要在经过无数轮的折磨,直到彻底破碎成小块正这才算过了这关。
这些碎石头又额外的工人运送到球磨机那里去,在球磨机中磨成粉末……在这里工作的工人每个人都带着玻璃面罩,面罩下方连着类似猪鼻子防毒面具的皮革软管,软管连着背后的气囊。
每隔一段时间,这些工人就将球磨机停下来,打开出料口将那些粉末倒出来,再将小颗粒的石头重新添加进去。
尽管出料口已经有减少粉尘的处理了,但实际上那里的粉尘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工业革命时期,水泥厂的工人们可都是无房户的接触这些粉尘的,天知道这些人的肺里要积累多少粉尘。
肖恒现在虽然已经算得上是剥削阶级了,但至少他还不会那么穷凶极恶……至少让这些工人们能够顺利的活到老,不要让他们白白的死在工作岗位上。
这种玻璃面具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工人们除了脸上要佩戴这些玻璃面具之外,头上和也要带着能将头发兜住的帽子,但身上就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了——之前好多工人甚至会脱光衣服只穿个内裤干活,然后粉尘和汗水沾得那叫个惨不忍睹。
要知道石灰这种东西可是有腐蚀性的,其他的矿料也对皮肤有一定的损害,所以在肖恒三令五申,甚至设立了安全主管的情况下,这才让所有人穿上了衣服……
肖恒巡视了一圈觉得非常满意,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按照安全规范来操作,整个生产过程也没看到什么安全隐患。
看完了这边,肖恒又去了一趟水泥窑那边——那边的人多了些,主要是砖厂仍在全力生产,由于肖恒还没心思研究全自动制砖机的关系,这边要比水坝工厂那边消耗更多的人力。
这边与粉尘接触的人,也与水坝工厂那边一样,都戴着面具和帽子,老老实实的穿着衣服……
肖恒找来负责人问了下产量问题。
这个负责人姓孙,是最开始的那十户人家之一。
随着老卢的位置越来越高,底下也需要其他人帮忙分担压力,而最早的那十户人家之中,除了天赋实在太差的之外,都已经渐渐的担任起了比较重要的岗位。
例如眼前这个孙三就是如此,原本他也只是个老实巴交大字不识一个的种地汉,可随着夜校制度的推广,现在的他居然也能读能写了,而且为人处世上极为认真,最适合负责这些具体的事物。
问过了水泥产量之后,肖恒有些皱眉。
尽管他已经将绝大部分的人力投入到水泥生产中来了,但实际上的产量却并不教人满意……事实上别看肖恒这边铺开了这么大的摊子,可实际上的水泥产量甚至不足一些现代意义上的“小作坊”,而且不是差了一点半点,而是差得夸张……
考虑到肖恒现在所能得到的稳定能源就只有水力,而且还是能量利用率极低的物理传动……所以说电这种东西真是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在现代只要有电,工厂的各种机器就能运转起来。
直到此时肖恒才觉得许多小说中写的水泥生产就是扯淡!他已经上了水力和球磨机产量依然上不去,那些连机器都没有依靠人力抡大锤破碎原料,靠磨盘磨细原料的那些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用水泥铺路的?就算是上万人不眠不休的生产,一个月的产量也才能铺几公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