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没王振家产时,金银便有60余库,玉盘100多个,六七尺高的珊瑚树20余株,比皇宫里的还高大漂亮。
有意思的是十多年以后,被敌人放回的明英宗复辟,登基后下诏为王振正名,并用檀香木雕刻其塑像,供享旌忠祠,祭祀亡灵。
说到宦官误国,还不得不提明武宗朝的大太监刘瑾。刘瑾,陕西兴平人,六岁入宫,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刘瑾心性高傲,学习了不少勾心斗角的技巧。后来被派去侍奉皇太子即后来的明武宗,小孩子玩性大,刘瑾经常进献鹰犬、歌舞、摔跤等新鲜玩艺儿,逗得皇太子其乐融融,不止一次地说,我将来当了皇帝,一定与卿共享天下。武宗十五六岁登基,讨厌那些成天道貌岸然向自己灌输仁义道德的大学士老古董,只信任刘瑾,把他擢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刘瑾经常选择皇上玩兴正浓的时候奏事,武宗往往说:“我用你干什么?别来搅我!”自此,其可以独断专行,不必奏请。朝中大臣,地方官吏要想升官发财,必须走刘瑾的门路。想入其门需要交“见面礼”,动辄千两,甚至高达5000两。世人说,大明当今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刘瑾还想改朝换代当皇帝,由于其切断了皇上和外界的联系,所以,武宗被蒙在鼓里。
朝中文武大臣为了找到接近皇上的机会,就在宦官内部物色人选。后来,找到了一个与刘瑾有矛盾名叫张永的宦官。张永利用打胜仗献俘的机会见到了武宗,呈上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和证据。武宗半信半疑,带人去抄刘瑾的家。当时准备一旦有差池,就定张永诬告。结果,仅黄金就抄出几十万斤,连坐便器都镶着金子,还有其准备登基用的玉玺、玉带等物。武宗打开刘瑾平时拿在手中的扇子,发现内藏两把锋利小匕首,盛怒之下,传令将刘瑾凌迟处死。
至于崇祯亲自处理掉的魏忠贤,更是权倾朝野。先前的明熹宗是个“木匠天才”,一天天沉浸在凿锯斧刨油漆之中,其“朝夕营造,得意时膳饮可忘,寒暑罔觉。”其曾经在庭院里建造了一座缩小版的“乾清宫”,高不过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与真的乾清宫一般无二,但凡见者无不称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感谢大家推荐收藏,热情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