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笑道:“末将很感激堵公不避危难,莅临敝营,苦口婆心申明大义,设身处地为我等谋划未来。但是,军中多鲁莽愚钝之士,怕要一个说服过程。请我公在驿馆暂住,我们就此事会做个商议。”
堵胤锡自告奋勇说:“若有人疑问,必要时也可以让下官与会,当场予以解答。”说罢,告辞出来,随李过派的人去了驿馆。
李过回转中军大帐,去见高桂英、高一功已经坐在那里等着自己。高桂英说:“你和堵巡抚的谈话,我和一功在后堂听了个七七八八,似乎其说的挺有道理。现在,确实鞑子才是我们最主要的敌人。本来,我今天是带来了我们女营姐妹捐出的一些首饰,拟让你们派人去外地变卖,以解燃眉之急。不料,听了堵巡抚的这番话语,茅塞顿开,这才是大丈夫应该有的胸怀。我倾向于给他们化干戈为玉帛,共御外辱。不知你们是什么意思?”
高一功叹了口气,苦笑道:“只怕大家一下子不容易转弯,今晚且召开一个会议,听听大家的反应。”
果然,当晚的各营将领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那田虎首先跳了出来,气呼呼地说:“什么?要给仇人搞合作?咱们跟他们打了十几年仗,官军杀了咱们多少弟兄?如今光凭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这仇就不报了?皇上就白死了?你们还是闯王的臣子吗?”
有好几个人都随声附和,说坚决不同意给朝廷合作。
李过正要说话,只见两个女兵护着娘娘高桂英进来,高桂英示意大家免礼,自己在中间一张椅子上坐下,说道:“我本来不想抛头露面参加你们的军事会议,又怕有人一下子转不过来弯,这才想给大家说上几句话。”她环顾了一圈在场的将军,眼光似乎在田虎的脸上多停留了一下,伤感地说:“要说家仇国恨,本后自忖不必诸位差吧?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大顺军攻城拔寨,餐风露宿,渴饮刀头血,困卧马鞍桥,披坚执锐,万里转战,打得明军丢盔卸甲。把他们的著名将帅杨嗣昌、卢象生、孙传庭等一个个斩于马下,就连大明天子崇祯也被逼得吊死煤山。对大明之战,咱们是赢家。可是,大家想一下,鞑子进关这一年多来,我们连战皆北,丧师失地,就连皇上和汝侯都被其逼得含恨九泉,我数十万将士及眷属血洒神州。再看朝廷,他们的弘光帝固然昏庸,可是,若非清军步步紧逼,何至于一年而亡?还有那个朱常汸,六七天即降。所以,现在朝廷中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我们大顺、大西、包括残明若是依然内战不止,同室操戈,对谁最有利?当然是鞑子了。他恨不得我们内战不休,鹬蚌相争,他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所以,我们且不可不顾大局执迷不悟,而应捐弃前嫌共御外辱才对呀。”
这一下,许多人如梦方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谢谢“取名好麻烦”等书友长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