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阿玛,太子殿下和肃亲王如今共同配合大理寺审理此案,他自然顾不上陪儿臣,否则今日儿臣也不会入宫来了,无非是想皇阿玛了。”
肃王妃也是女子,撒娇卖萌毫不逊色与楚琉璃。
论亲疏远近,肃王妃作为皇帝的女儿,又是制衡杨清止的存在,远比一个妃子更为重要。
“瞧瞧,朕的女儿嫁了人果然偏心了,这是不是想念朕了,是来找朕诉苦呢!”
皇帝看向杨清止,“肃亲王,看来朕是该让你歇息几日了,大理寺的案子有太子呢,你就多陪陪永乐吧!”
归根结底,肃王妃是皇家公主,她和太子南肃辙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
此次南肃辙因楚琉璃的恶意挑拨,与皇帝离心,肃王妃自然要出面帮弟弟。
皇帝之所以表态,也是因为知晓两广总督涉及的案子会挖出更深的利益纠葛,世家们铵根交错的利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斩断的。
杨清止要做的事情出发点是正确的,可皇帝不会容许他撼动世家们的根基,毕竟国库充盈的前提,是和世家们捆绑在一起的。
皇帝要多方面的考虑,制衡的利益不止是世家和肃亲王,还有太子党和忠皇派。
案子是要审,可怎么结案,才是关键。
抓得太紧,恐难成事,做不到连根拔起;
可是放的太松,等于纵容世家们继续贪赃枉法,为虎作伥。
所以这尺度必须要拿捏得当。
皇帝一开始为了以示公允,让肃亲王和太子一同与大理寺督办此案。
可案子本身就是黑白势力交错,不止是对和错就能解释清楚的。
太子有错,包庇世家利益;
可肃亲王就没有错吗?
他自诩本着正义为民之心,求个天下太平。
可这些事情关乎皇权,往大了说就是逾越。
古语有云,亲贤臣,远小人。
奸佞之臣,也是小人。可帝王制衡之道就是要将忠奸之臣相互牵制。
杨清止很清楚这个案子最终的结果也只是保全军机大臣徐长坤,并且让两广总督引以为戒。
罚奉降职,连带着牵涉到的几个世家一起赔银子。
世家们会拉出几个替罪羊,但是未来的几年之内,世家们绝对不会轻易再犯相同的错误。
以上就是杨清止的目的,所以他昨晚和肃王妃商量出了这个计策,两人各图所需,合作的十分愉快。
唯一对此意外的就是楚琉璃了,她自以为帮助了杨清止,却不知也无形之中将杨清止推入了险境。
得罪了太子南肃辙,后果可想而知。
一旦授人以柄,南肃辙便会拿楚琉璃和杨清止的关系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