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闲谈(2 / 2)

成为亡国皇孙后 指缺 1016 字 2020-11-25

“陛下您是皇帝,应该多生几个皇子,努力开枝散叶才对。您看啊,俺李家就俺一根独苗苗了,俺不得多生几个让李家发扬光大嘛。您也一样的啊。”

赵征读懂了李柱子的意思,不过他的心思并不在这上面,只是摇了摇头。

李柱子压低声音问道

“陛下,您不能不好意思啊,尚药监的何老头儿在这方面也挺有几分手段的。您要是不好意思,等何老头儿来了,俺帮你问,就说俺要跟媳妇多生几个,问他要点儿方法。”

赵征眼见着李柱子越说越离谱,只好开口打断道

“大秦皇室历来养蛊式的培养皇帝方式,朕并不认同。这天下纷争,有朕一个经历就够了。朕不想让治儿也过的辛苦。你别瞎寻思了。朕看你就是闲的慌,整天瞎寻思。”

李柱子并不认同赵征的想法。

大秦不论如何开放,如何新潮先进,在子嗣方面,始终遵循着古人的固有思想。多子多福。

这与如今生产力低下是分不开的。

如今大秦每一个成年人可以说不论他是做什么的,哪怕是个乞丐,都是人生赢家。因为至少他们顺利张大成年了。那些夭折的孩子才是失败者。

尽管大秦是最强盛的,但不论平民百姓,还是官宦世家,生下来的孩子,没有一个敢打包票说他能顺利成年的。

事实上大秦幼儿夭折率将近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每一个生下来的孩子,都有一半的几率活不到成年。就这个数字,都已经是远远低于西楚、北蛮与楼兰,让他们羡慕不已的了。

夭折率最高的北蛮这个数字高达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说十个孩子里面便有八个活不到成年。

楼兰紧随其后,以百分之七十多位列第二。

西楚则以近百分之六十的数字,位列第三。

除了古代生产全都是自然顺产以外,一个孩子生下来到成年这十几年间,至少要经历一次旱灾一次水灾。而这个频率在近期,已经开始逐步提升。

自承和二十八年开始,连续三年,年年水患。

每一次旱灾水患,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粮食紧缺。

来到大秦以后,赵征便明白,现实远没有话本小说中那么光明。

一家人口之中,青壮年男子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一家三代人有一口粮食时,这口粮食必然会落入青壮年男子口中。

这不是不孝不慈,而是面对生存与家族延续时,人们的本能选择。

在这种时候,老人会是最先被抛弃的。或者说他们不会等到被抛弃,就会自己主动放弃生的希望,为青壮年与幼童留下生机。

紧接着,便是幼童。

与一个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成年的幼童相比,已经成年,有力气有生育能力的青壮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于是,幼童便会被放弃。

接着,便是女子。

在古代这种社会中,即使大秦,在面临生存与死亡的考验时,女子依旧是低于男子的。

当这些能够放弃的全部都放弃以后,剩下的,就要看天意,看运气了。

运气好,老天爷照顾,在青壮年男子饿死之前,得到救助,然后继续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开枝散叶。

运气不好,万事皆休。

这是整个社会的常态,不涉及人性,不涉及其他,仅仅是人们在面临生存与延续之间,自然而然做出的最理智,最冷冰冰的选择。